零点看书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九十二章 老臣年事已高

第九十二章 老臣年事已高


  “启禀陛下,微臣愚钝,刚刚邓尚书所言的‘科举制’,太过于深奥,一时之间,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之深意,还望陛下赎罪。”

  此话一出,皇帝.曹丕的心中也不禁冷笑了数声,但是他的脸上依旧平常如故。不过,司马仲达(司马懿,字仲达)这招推诿之法,倒也在自己的意料之中。

  如果自己不是对他知之甚深的话,但凡换成其他任何一个人,都要被他这幅“恭谨”的样子给欺瞒过去了。

  当然他刚才所说的也并不全是假话,邓艾所首创的“科举制”确实深奥无比。如若换成常人的话,没有个数天的钻研,是断然不能够理解其中之深意的,但是他司马仲达却不在这常人之列。

  如果说,这承明殿之内,只有寥寥数人能够在第一次听科举制,便能知晓其中深意的话,那他司马仲达必然是这寥寥数人之一。

  可见到司马仲达如此言语,皇帝.曹丕并没有去揭穿他的谎言,而是又将目光转向了另外一位同样身着一品朱色官府的重臣,“长文(陈群,字长文),你对此事如何看待啊?”

  被点名的陈群闻言微微一怔,随即也是扭扭捏捏的走将出来,并同样支支吾吾的说道,“陛下,老臣年事已高,智力大不如从前,这科举之制博大精深,老臣一时尚不能参透其中之深意,因此不敢妄言,还请陛下赎罪啊。”

  此话说完,那陈群纳首便拜,似乎是在为自己的愚笨深深愧疚自责呢。只是,事实是真是假,众臣的心中都跟明镜似的,也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那司马仲达能够位列聪慧的寥寥数人之一,这改创了“九品官人法”的陈长文,自然也当仁不让能够进入位列了。不然的话,他们也不会成为曹魏四友了。

  皇帝.曹丕看着地上跪着的昔日最为亲密的两位故友,心中也不禁长叹了一声。

  曹魏四友说白了也就是曹丕.曹子恒时任魏王士子的时候,最为最近的四位好友,这四人分别是吴质.吴季重,朱铄[shuo].朱彦才,陈群.陈长文,以及司马懿.司马仲达。

  其中一人因遭受天妒,已经于早年病故,便是那朱铄[shuo].朱彦才了。吴质.吴季重也已经在数年前,先他们而去了。曹丕也正是因为有这四人的存在,才能够顺利的当上魏王世子,以至于后期登基为帝。

  现如今这曹魏四友,也只剩下了他司马仲达和陈长文两人了。在数年前,行三省六部制之时,司马仲达率先脱离了此间队列,现如今这陈长文恐怕也要离开了。

  虽然皇帝.曹丕心中早就有这方面的准备了,可当这一天真的来临的时候,依然会感到特别的失落、惋惜和痛苦。

  心情万般沉闷之下,皇帝.曹丕却没有失去了理智,而是轻轻甩了一把宽大的衣袖,似乎是在发泄心中的情绪,也似乎是在表示自己心中的布满,也或许是向众臣表示自己对推行科举制坚定的信念。

  见到如此冷场,龙阶下文臣之首的江陵王.曹植,随即便想要走将出来,可很快他便被那龙阶之上的兄长给制止了。

  只见那皇帝.曹丕喜怒不溶于色的继续朗声说道,“也罢也罢,这科举之制确实有些深奥,不禁是长文你和仲达不能参透,朕也尚有些迷糊。这样吧,今日就先议到这里了。士载?(邓艾,字士载)”

  “微臣在。”

  “退朝之后,你差人将这科举制誊抄一下,给诸位臣公没人的府上都送去一份儿。”

  “微臣遵旨。”

  “好了,那今日就先这般了,退朝之后,诸位臣公回家好好研习一下这科举之制,三日后朝会之上,你我再好好商议便是,退朝吧。”

  说完这句话后,曹丕也便不再啰嗦,随即站起身来,向着后方走去了,承明殿内也顿时响起了小黄门那嗓音特殊的山呼之声。

  皇帝既然已经离去了,殿内的众臣们自然也就没有待得必要了,随即便想着起身离开。

  此时他们的心中早已经炸开了锅,其余众人虽然没有司马仲达和陈长文这么聪慧,但是关于邓艾刚刚所解说的科举制,每个人多多少少也都能理解几分。

  能够站在这承明殿之上的,又有哪个是没有几把刷子的呢?

  即便是他们再怎么傻,邓艾所说的那句“天下士子,无门楣之别,无贫贱之分,皆可投碟自尽”,他们还是明白是什么意思的。

  而且这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意思就是说。在这科举制之下,人才引进和官员再也就不用公卿大臣的推荐了。最为重要的是,从此之后中正官手中的权力将大幅度的被削减。而各大名门望族的优势,也将不复存在。

  那些个寒门士子,将会逐渐的进入各州府衙,甚至朝堂中枢,与他们分庭抗礼,这也是在座的大部分人所不能够接受的。

  举个例子:以前的那些个好似臭丘八的寒门士子,要想上升进入朝堂,则需要来拜会自己,由自己为其引荐。这样的话,他们便是自己的半个门人,然后假如风光荣耀了的话,则必然是需要念自己昔日之恩情的。

  而州府和朝堂中有好的位置,自然也是自己家族的子弟优先挑选,挑完了之后,再施舍给那些个寒门子弟。

  现如今,邓艾一纸论策,竟然要将这些全部废除,这又怎么能忍呢?

  自己族上辛辛苦苦数十年,甚至百余年的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现如今的积累。自己的子孙后代们,享受享受,占一些优势不也是应该的嘛?

  他邓艾,当年不过是一个贫贱出身的微末小吏,还是司马仲达大人引荐才有了今天的高位。可他竟然敢背信弃义,置往日恩情于不顾,妄想让天下的贱民们都翻身给自己氏族抢饭碗,这还得了?

  只不过,这邓士载用的乃是阳谋,看样子甚至皇帝陛下都对他的这个“科举制”青睐有加,是得好好想想相关的对策了。

  承明殿内的大臣们,毕竟还是名门望族出身的居多。

  比如,司空兼户部尚书陈群,以及他的儿子征北将军你=.陈泰,便是出身颍川名门陈氏;御史中丞兼礼部尚书司马仲达,则是出身河内司马氏;

  太祖武皇帝时的荀彧、荀攸叔侄,现如今的荆州刺史.荀恽[yun],则是出自颍川荀氏;刑部尚书.崔琰,出身清河崔氏;故丞相.钟繇和现京兆尹.钟会,出身颍川钟氏;徐州刺史.王凌,出身太原王氏;青州刺史.诸葛诞,出身琅琊诸葛氏;

  等等这些个出身名门的众臣们实在是太多了,即便是地方上的州郡府衙,主要的位置也都在这各大氏族门阀手中。

  像吏部尚书.邓艾和征南将军.满宠以及幽州别驾.詹台,这些出身低微的重臣,毕竟还是少的。

  当然,在朝廷中枢和地方上还有一支实力不容小觑的队伍,那便是当今皇帝陛下的家族,曹氏一族,以及与曹氏一族关系非彼寻常的夏侯一族。

  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在本朝,说这曹氏一族乃是天下最大的氏族,一点儿都不为过。

  如果将天下官吏选拔比作一张大饼的话,在今日之前,这张大饼的十之八九都是在各大名门望族手中掌握的,从今天开始,或许就不一定了。

  自己家族的利益受到了威胁,即便是陈群、司马懿这样的曹魏故友,恐怕也不能够再忍受了吧。

  所以,现在的他们心中早已经忍不住要赶快回去,一同商议商议该如何面对这场暴风雨了。只是碍于江陵王.曹植和任城王.曹彰这二位重臣还在殿内,不好发作罢了。

  假如不是忌讳这二位,此时的承明殿恐怕早就已经吵作一团了。

  可就在此时,一道声音突兀的在殿中响起了,“邓艾大人,果然大才。这科举一制,恐怕要将天下氏族之路给堵死了呀。”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

  于是乎众人纷纷向那声音来源之处看去,只见那人不是别人,正是恰逢入京年拜的扬州刺史.贾充.贾公闾。

  即便是向来与世无争的邓艾闻言,也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可就当他想要开口反驳之时,却有人先他一步开口了,“贾公闾,你这是何意?就连陛下都说这科举制乃是利国利民之策。陈长文大人和仲达大人都还不曾有所质疑,你怎敢如此不敬?

  难道说你一个小小的荆州刺史,竟然比陛下和两位大人还要聪慧有谋嘛?”

  司马懿和陈群二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刚刚在殿上的推诿之词,现如今竟然成为了他人的口实。

  二人本想出言反驳,可是待看到了那说话的人之后,又将心中的话活生生的咽了下去。

  因为那位开口为邓艾鸣不平的不是别人,正是当今天下文臣之首,江陵王.太傅兼尚书令的曹植.曹子健。

  ————————


  https://www.lingdianksw8.com/99878/99878138/138411596.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om。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