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一百一十二章 改朝换代(二)

第一百一十二章 改朝换代(二)


  其后,他便作为长子,一直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建安十六年,曹丕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建安十七年,曹丕正式成为魏王世子。

  建安三十五年,西蜀归降,东吴称臣,天下在纷争五十余年后,终于重归一统。可谁也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那魏王.曹操竟然还政于汉帝.刘协了。曹氏、夏侯氏宗族将领,以及钟繇、陈群、司马懿等人自然是不愿意的,不过最终还是拗过那只想当汉臣的曹操。

  只可惜那汉帝.刘协给了他机会,他不中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那些各保皇派的大臣们,死的死、疯的疯、退隐的退隐,甚至支持他的江东三大家族,都被他下令斩尽杀绝了。

  最后,在身边大臣尽去的情况下,魏王曹操也去世了的情况下,汉帝.刘协将天下共主的尊位禅让给了新魏王曹丕。也是在那一年,曹丕真正成就了九五之尊,开国大魏,改元黄初。

  自登基之后,他没有一天不再殚精竭虑的为国事操劳。

  黄初元年,辽东.公孙渊协同北方各部引兵六十万,南下叛乱,天下镇恐。可没想到,在皇帝.曹丕御驾亲征进入长安之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平息这次足以灭国的叛乱。

  自此之后,西域得以复通,辽东得以平定,北方草原各族再也不敢胡作非为。

  天下刀兵得以止息,皇帝.曹丕开始达大刀阔斧的推行各种国策。轻徭役、薄赋税、开荒、军屯、兴学、航海、允商人入市、推广番薯种植、开考科举......每出一道国策,天下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其在位一十九年,通宵达旦,兢兢业业。对内以仁孝治天下,对外刚柔并用,百姓们终于得到了久违的和平。

  天下初一统之时,由于连年战乱,官府所在籍的,户刚过百万,口也不过才七百多万。真可谓是民生凋零,百业待兴。

  经过曹丕二十余年的励精图治,人口早已恢复并超越了前朝鼎盛时期,年初时,户部所在籍人口已然有了四千多万。这其中虽然有各位大臣尽心竭力,以及番薯推广使得百姓们不再经受饥饿之苦,但是只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曹丕的统筹之功。

  只可惜,天下万事万物,有得必有失。

  皇帝.曹丕为了能够让天下英才尽数为自己所用,多方思量之下,同意了吏部尚书.邓艾《科举制》的奏请,并在全国范围之内予以推广。但与此同时,他也将昔日里陪着自己一同征战天下、治国安邦的战友们得罪了一个遍。

  甚至,曹魏四友中的司空陈群、御史中丞、司马懿,都选择了致仕拂袖而去。

  而这一结果,也是皇帝.曹丕很早就已经料到了的。所以在临终之际,他才会与江陵王.曹植、太子.曹睿一同演了一场戏。

  先是故意把邓艾领上了洛阳城头,让城中万民都得以见到对他的殊荣,也让那些个士族出身的公卿大臣们更加的憎恨于他,成功的将自己身上的仇恨得以转移。

  再其后,临终托孤之际,他又故意冷落邓艾以及那些个寒门出身大臣们,并将司空.陈群和御史中丞.司马懿官复原职,其实也就是为了给后世新君铺路而已。

  不管怎么说罢,曹丕一生也算是波澜壮阔。

  这个出生在乱世,终结了纷争的帝王,在呕心沥血数十年后,终于还是没能熬过黄初十九年的那个寒冬,也永远的留在了那个白雪皑皑的冬季。

  大魏黄初十九年,公元253年,冬,腊月初七晚,大魏开国皇帝曹丕,病逝于洛阳未央宫,享年六十七岁。

  从此,人间再无曹子恒。

  ......

  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

  皇帝.曹丕死后的第二天,太子.曹睿在四大辅政大臣的拥护下,于未央宫承明殿中正式登基为帝,改元太和。而他登基后的第一件事,自然便是商议先帝曹丕的庙号、谥号,以及相应的国葬事宜。

  首先是庙号。先帝曹丕在世之时,追封自己父亲曹操的功绩,认为自己虽然是大魏的开国皇帝,但真正的基业都是自己父亲打下来的。再考虑到自己父亲一生南征北战的功绩,于是便追封自己的父亲为大魏太祖武皇帝。

  所以这庙号相对而言及简单的多了,太祖既然已经被曹操用了,所以曹丕的庙号便只能是世祖了。可是众臣们,在曹丕的谥号上却犯了难。

  因为先帝曹丕,在早年间也曾随着大军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绩,登基为帝之后,又以仁孝的儒家思想治国,最为重要的是,他的文学造诣也非常的高,所以众人在孝、仁、文这几个谥号里面彻底的犯了难。

  最终还是新帝曹睿拍了板,从这个三个谥号里面了,去了“文”这个谥号。

  文者,对于帝王而言,乃美谥也。

  自此之前谥号为文的,比较出名的比如周文王.姬昌、晋文公.重耳、秦惠文王.嬴驷、汉文帝.刘恒等人,无一不是响当当的人物,一生之中也颇有功绩。

  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总管先帝曹丕一生,功绩斐然,博闻强识,歌词诗赋造诣奇高,而且他还著作了历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的《论文》。其名下著作如《典论》,诗歌如《秋胡行》《善哉行》《燕歌行二首》等,赋如《浮淮赋》《沧海赋》《济川赋》《离居赋》《戒盈赋》等,无一不是被世人所称赞的。

  而且在民间,他与他的父亲曹操、弟弟曹植,更是被世人称之为“建安三曹”,所以曹丕自然也就担得起这个“文”字了。

  于是先帝曹丕的庙号和谥号,便都被定了下来,即大魏世祖文皇帝.曹丕。

  接下来,便是曹丕的丧葬事宜了。江陵王.曹植作为四大辅政大臣之首,自然而然便担起了国葬总管一职。

  按照新帝.曹睿的意思,如今天下安定,自然是要大办的,可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文皇帝.曹丕在生前,就曾多次说过,如今天下初定,百姓好不容易才安定数年,不要铺张浪费了。

  再说了已经是一个死人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着实没必要了。自己死后,陵寝依山为体,不封不树,也不必造建陵寝园地,神道什么的。地面上也不用建造什么宫殿,陪葬物品也无须用什么金银器无,只需把自己平日生活中随身的衣服和一些个瓦罐陶器放进去就行了。

  并且他生前曾经在自己所著的《终制》里说过:“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祸由乎厚葬封树。‘桑、霍为我戒’,不亦明乎?其皇后及贵人以下,不随王之国者,有终没皆葬涧西,前又以表其处矣。

  盖舜葬苍梧,二妃不从,延陵葬子,远在嬴、博,魂而有灵,无不之也,一涧之间,不足为远。若违今诏,妄有所变改造施,吾为戮尸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臣子为蔑死君父,不忠不孝,使死者有知,将不福汝。其以此诏藏之宗庙,副在尚书、秘书、三府。”

  通俗点来说就是,“自古及今,没有不亡的朝代,没有不被发掘的墓冢。董卓乱国以来,东汉皇帝们的陵墓没有不被盗掘的。冢墓一经发开,撬碎棺木,掠走金玉珠宝,骸骨散乱狼藉,像受肢解的刑罚一样,岂不心痛!

  如果你们违背了我的诏书,随便改变我薄葬的意愿,到后来我尸体就会碎了又碎,等于死了多次。蔑视君父生前的遗训,就是不忠不孝,若死者有知,在阴间也不会保佑你们的。

  于是,新帝.曹睿终究还是没有违背自己父皇的意见,按照他的意愿办理了,并于太和二年正月,将先帝葬于洛阳城外西北三十余里处的首阳山南麓,史称“首阳陵”。

  事实证明,文皇帝.曹丕的这个决定是英明神武的。

  他的这个决断,使得千百年之后,自己的陵寝都没有被世人所打扰。不想后世一些个生前极尽奢华,死后陪葬无数的帝王、帝后什么的,不过短短十数年,便被人刨坟掘墓了。说白了,那也是活该。

  曹丕的去世,意味着一个时代真正的结束,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真真正正的开始。他的后世之君,也必然会谱写另一个伟大的篇章。

  ————————


  https://www.lingdianksw8.com/99878/99878138/138330101.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om。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