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武大郎新传 > 第一百二十六章 初度交锋显峥嵘!

第一百二十六章 初度交锋显峥嵘!


长城口,古之战场,兵家必争之地,九十六年前,宋朝与辽国大军曾在此鏖战过一回,宋朝虽小胜,却大伤元气。两国就此签订了“檀渊之盟”,宋朝以金帛议和,每年赐银一万两、绢一万匹、钱两万贯、茶两万斤给辽国,虽然屈辱,但以此换取了北方的和平,宋、辽两国彼此相安了九十几年!

    甫进驻长城口,不顾驻守长城口的安肃军守将呼延平与其士兵们的反对与抗议,武植就把驻防长城口的指挥权给拿了过来,他还同时宣布,若有战争,将主要由华夏军官兵来担当御敌任务,五百余名安肃军从旁协防就行了。

    安肃军守将呼延平心怀不满,也极为愤懑,可也无可奈何!他只是一名小小的九品仁勇校尉,跟武植的官职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完全没有话语权。

    虽然呼延平心存不满,但当他看到华夏军整齐的阵容时也不禁深为惊奇和震撼,很是好奇华夏军众官兵们身上穿着的新式军装,也为华夏军众官兵们的精神风貌和斗志所感染,更为华夏军的防御方式感到疑惑不解。

    长城口地势平坦辽阔,一马平川,根本无险可守。

    武植亲自指挥四千余名第一师的官兵们,依托城墙,在长城口面向辽国边境的寨门前挖出了三道扇形壕沟,齐腰深,加上堆积在壕沟前的装土沙袋,人稍微下蹲就可以藏住身子不被敌人发现,三道壕沟纵横交错连为一体,便于士兵在壕沟中穿插运动。而且每道壕沟前都放置着两道拒马,阻碍敌人骑兵的进攻。我方骑兵要进攻,则只需移开沙袋和拒马,架上事先做好的厚实木板作为架桥,骑兵就可以顺利策马通过了。同时,武植还在城墙上设瞭望哨,派兵驻守,加强警戒。

    “呼延平?”当武植指挥众官兵们挖好战壕,建好防御工事,并把各项警戒事项给各级将领交代清楚,派出特种作战团官兵四处查探情报后,闲暇之余,才发现这个名字很是耳熟,心头一动,于是便叫卫兵去把呼延平给找过来。

    “见过郡国公!”呼延平来到大帐中,心神不定,他不知道武植找他能有何事。

    “呼延兄,轻慢于你了,还望恕罪!请你过来,只是想问点家事,你不用过于拘谨!”武植看到他有点紧张不安,便笑着说道。

    呼延平闻言,心神稍定,他突然发觉,眼前的这个年轻大帅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飞扬跋扈,反倒还有点平易近人。

    经询问,才发现并不是武植想象中的那样,这个呼延平只是同名同姓罢了,并不是某演义小说里说的那样是呼延赞的后裔,其父亲也不是呼延守用,他只是并州太原一个普通军户的子弟,今年二十四岁,十六岁投军,作战英勇,凭着军功才当上仁勇校尉。他还有个哥哥叫呼延庆,很巧合也是同名同姓,今年二十六岁,也是早年从军,如今在登州水军效力,因功提拔为从八品的御侮校尉。

    在武植面前,呼延平觉得压力很大。他经过观察发现,这个年纪轻轻的二品开国郡公爷可不像是纨绔子弟,不仅沉稳而且精明强干,为人也随和。他虽然还心存疑虑,但心中的不满已经淡化了许多,对武植的领导也没有那么抗拒了,开始服从武植的指挥,积极备战。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谷雨过后,天气开始暖和起来,晴空万里的日子就多了起来。

    经过特种作战团官兵的四处探查,终于获悉,辽国道宗皇帝耶律洪基真的经不起西夏的软磨硬泡,也放不下被宋朝拂了的面子,满肚子怨气恨意无处可发,同时也想趁火打劫,于是,辽道宗耶律洪基下令纠集了二十多万兵马,气势汹汹地从辽国上京出发,往宋、辽边境压过来,很快就抵近了宋、辽边境线,意图进犯宋朝。西夏随之也尽起国内大军,进犯宋朝西北边境,意图复仇并收回失地。

    瞬时间,相对和平了将近九十五年的宋、辽两国边境线上,风声鹤唳,狼烟四起,宋、辽两国之间又准备开打了!

    宋朝与西夏的西北边境率先爆发了战斗,党项人近二十万兵马气势汹汹地大举进攻天都山、没烟峡、剡子山一带,意图抢回被西北禁军占领的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可自从西夏的精锐骑兵“铁鹞子”被武植的赤卫营用手榴弹炸得七零八落以后,再也组建不出精锐的骑兵队伍来,面对西北禁军的八万骑兵和十多万步兵,党项人根本就没有占到任何便宜,甫交手之下就吃了大亏,节节败退,寸步难行。

    党项人无可奈何,数十万大军只能龟缩在宋朝与西夏新的边境线上,动弹不得,除了偶尔袭扰一下,就眼巴巴地看着宋朝和辽国在拼杀,企盼着辽国能给他们带来一丝转机。

    辽国大军出征时信心百倍,斗志十足。统兵的辽帅耶律延禧更是志得意满,叫嚣着扬言在一个月内踏平宋朝边境,要赶在五月初五端午节前到真定府和太原府去过节,嚣张至极。

    耶律延禧,正是耶律洪基之孙,现年二十四岁,刚被耶律洪基封为辽国的燕国王,辽国天下兵马大元帅,辽国皇位的继承人,真可谓是春风得意,根本就不把宋朝人放在眼中。他手下有萧兀纳、耶律和鲁斡、耶律淳、耶律国珍等猛将,兵多将广,兵强马壮,十万铁林军更使得他底气十足,从来都没有怀疑过契丹人会战胜不了宋朝人。

    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除了在代州的平型关和雁门关等由西北禁军驻守的关隘,跟宋朝西北卫戍部队打得你来我往、难分难解之外,辽国大军在东至渤海塘沽口、西至大茂山近七百里地的边境线上却都讨不到丝毫便宜,他们前进的步伐被一群衣着怪异的宋朝军队硬生生地挡住了!

    着装统一的华夏军,在七百余里的边境线上,于各个隘口前,早就挖好了壕沟,筑起了拒马、堡垒等屏障,以逸待劳,就等着辽国军队来犯险。

    当辽国大军各路骑兵刚靠近边境线,一里余地外,还没有看到对手的时候就已经遭受远程攻击的床子弩火箭,袭击了,待策马冲锋近前时,又被拒马和壕沟给挡住了,众骑兵射出的弩箭不是被沙袋挡住了,就是被躲在壕沟里的宋朝士兵手举盾牌挡住了,杀伤力甚微,而辽国骑兵搭弓放箭过后,还在迟疑不定时就被对方从壕沟里投掷过来的秘密武器炸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溃不成军。辽国各路大军伤亡惨重,威名赫赫的铁林军骑兵也是难进分毫,光是惊天动地的手榴弹和手雷的爆炸声,就把辽国的战马给惊了,不听使唤地四处乱窜,被踩踏而伤亡的辽国士兵不计其数。辽国大军进攻了数日,除了徒增伤亡之外,都没能跨过宋辽边境线一步!

    在长城口,战斗最为惨烈。不出武植所料,耶律延禧把宋辽边境的长城口作为了最主要的突破口。

    耶律延禧亲自率领六万辽国铁骑精锐铁林军和五万步兵,以耶律和鲁斡和萧兀纳为副将,以耶律淳为先锋,大举进攻长城口。其他每个关隘投入的兵力不是很多,只有五千人到两万人不等,目的只是袭扰和牵制宋朝大军,使其首尾不得相顾,疲于应付,运气好的也有可能拔营破寨,攻入宋朝境内,达到两面夹击宋朝人的目标。可事情并没有耶律延禧想象的那么简单,辽国大军很不幸地碰到了华夏军。

    在其他关隘的战斗开始打响之时,靠近长城口三里前,辽国十一万大军安营扎寨后,耶律延禧就已经打探清楚了,宋朝在长城口的守军只有区区的五千七百多名士兵,还不到他大军的零头呢,而且只有八百余名轻骑兵!

    闻讯,耶律延禧不禁大喜过望,自认为长城口已是囊中之物了。得意忘形之下,他和耶律和鲁斡、萧兀纳、耶律淳等人根本不把宋朝五千七百多名守军放在眼里,也懒得试探了,修整了一日后,翌日巳时就直接下令进攻,六万铁林军铁骑在前,五万步兵在后,十一万大军倾巢而出,大举压上,想一鼓作气闪电般拿下长城口。

    在辽国十万大军在长城口前方安营扎寨时,武植早早的就得到了情报,做好了应战的动员和准备。他把一千二百余名第一师官兵安置在战壕里,构成第一道防线;两千余名第一师官兵组成的火箭军带着两百架三弓床子弩和四百来架二弓床子弩,在最后一道壕沟后面一字排开,构成第二道防线;留下八百名第一师官兵和呼延平的五百余名安肃军官兵作为预备队和伤员救助队,随时待命。八百余名骑兵旅骑兵和两百多名特种作战团官兵骑着战马,逡巡在火箭军后面,待命出击。

    吃过早饭,武植就坐镇在火箭军后面,好整以暇地等待辽国人来进攻。

    这天,晴空万里,巳时,万马奔腾造成的大地震动隐隐传来,隐藏在壕沟两侧高地查探敌情的特种作战团探子举起了鲜红的旗子,打出了辽国大军已经开始进攻的旗语。

    通过观察不同的旗语,武植知道辽军从三里地到二里地由慢到快开始逐渐靠近我方阵地,当辽军开始进入一千五百米的距离时,武植举起了开始准备进攻的绿旗子,华夏军第一师两千余名官兵枕戈待命,立即做好了随时进攻的准备。或六人一组,合力操纵三弓床子弩;或四人一组,合力操纵二弓床子弩,他们纷纷拉开弩,架上火箭,吹开火折,随时待命。

    等探子打出辽军已经进入一千米的范围时,武植果断地把绿旗子往下一挥,下达了火箭远程进攻的号令。六人组的众官兵们见状,立即用火折点燃了火箭上的引线,落锤,转瞬间,两百支滋滋作响的火箭带着火花纷纷怒射而出,如天女散花般砸入辽国铁骑中,绑在火箭上的竹制手榴弹瞬间爆炸开来,爆炸点周围顿时人仰马翻,骇人的爆炸声把临近的马匹惊得惶恐嘶叫,四散奔逃,顿时引起了骚乱,辽国人的冲锋阵型开始出现了混乱。

    就此,惨烈而又出乎意料的长城口战役终于拉开了序幕,一支震惊世人的宋朝新式部队也由此横空出世!


  https://www.lingdianksw8.com/72642/72642838/137563947.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om。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