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武大郎新传 > 第一百六十四章 武植的变革!

第一百六十四章 武植的变革!


转眼间,先帝赵煦去世已经过去一年了,宫中一年的吊丧期自行结束了,皇宫里终于可以恢复娱乐活动了,生机焕发,一直小心谨慎的宫中众人也松了一口气。

    退去白素,换上红装,娇艳欲滴的皇太后刘清箐愈发显得美艳动人,在武植的调教下也越发显得沉稳,而且在武植的帮助下,她垂帘听政也并没有出现什么纰漏,朝局稳定,一切政务都能有序地运转,这让很多意图看她闹笑话的人大跌眼界,纷纷刮目相看。

    刘清箐与武植配合得很好,很多时候都是武植在幕后策划,再经由她这个皇太后的嘴说出,形成懿旨后就成了朝廷的意志。众文武百官都惊叹于她的才干与谋略,却并没有看透,其实这些都是武植的谋划与意志,皇太后只是代为转达罢了!

    真理往往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在武植与皇太后联手之下,不仅稳定了局势,很多利国利民的方针政策也得以顺利实施。

    由于摊丁入亩得以坚定地实施下去,朝廷赋税收入稳定,在武植的授意下,皇太后刘清箐采纳了武植的建议,大幅度减少了很多的苛捐杂税,比如徭役、酒税、茶税、盐铁税、渔税、枯骨税、上供钱、义仓税、河渡钱、过路钱等,并废除了农器税、牛革税、蚕盐税、鞋钱、和籴等“杂变”,调低并规范了商业税。这些举措,一下子大大减轻了底层老百姓的负担,缓解了社会矛盾,也逐渐减少了贫富之间的差距。

    与此同时,在武植的授意下,刘清箐还下旨,鼓励广大民众经商办实业,立法保护商人的合法利益,制定用工最低收入保障制度,违者予以重罚!这一举措,也大大提升了人们经商的热情,各种作坊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调低商业税后,朝廷税收并没有为之减少,反而大幅增多了,完全抵消了减少或者废除苛捐杂税带来的收入锐减的影响!

    减少或者废除苛捐杂税的举措,跟以章淳为首的新党的政策是相左的,一经提议就受到了章淳等人的强烈反对,尤其是废除和籴等“杂变”和调低商业税,更是让以章淳为首的新党人抓狂。但武植无视阻力重重,力排众议,坚持推行之,皇太后和小皇帝都支持他,他还怕什么?

    皇太后刘清箐很是支持武植的做法,一口气就按照武植的意愿下发了一系列的诏令,强行推进,让章淳等人虽有怨言却也无可奈何!但弹劾与非议武植的奏章就此不绝,源源不断地被人递进宫来,呈送到皇太后的跟前,刘清箐一概置之不理,束之高阁。

    然而,减少或者废除苛捐杂税的举措施行一段时间后,收效甚佳,朝廷的税收并没有减少多少,反而还有隐隐上升的势头。社会层面,成效更佳,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民众的称赞、支持和拥护,得到实惠的广大民众都纷纷减少了对朝廷的怨愤,各种不和谐的事件陡然减少了许多,政通人和,许多占山为王的剪径匪众都开始纷纷下山,转为良民,社会矛盾为之大大缓解,全国上下逐渐海晏河清。

    看到出现如此奇效后,章淳等新党人这才哑口无言,无言以对了。章淳再次感受到了深深的挫败!他除了在打击报复元祐旧党人和祭祀大典上还有点施展手段的余地之外,在其他诸如人事、经济、军事等领域,他已经完全丧失了话语权,没有了英雄用武之地。

    这是让章淳最为窝火憋屈和沮丧的地方,看来,他的高光时代已经过去了!章淳再次萌生了退意。

    元符五年五月,在众人提议下,皇太后改元为共和元年,“共和”是武植最先提出的想法,皇太后刘清箐最终还是采纳了他的提议。

    共和元年六月,卧病多时的章楶去世了,享年七十六岁,他被朝廷追赠为特进、太师、秦国公,谥庄简,后来改谥庄敏。

    章楶的离世,让章淳失去了左膀右臂,威势锐减,让章淳终于下定了激流勇退的决心。

    在办理完章楶的丧事之后,章淳以身体欠佳为由再次向皇太后刘清箐提交了辞呈。皇太后婉拒,章淳又再次提交了辞呈。事不过三,经武植首肯后,刘清箐终于同意了章淳的辞职请求,让他致仕,归隐田园,并赠为开府仪同三司、太师、魏国公,准许他自行择地而居,颐养天年。

    皇太后的大度,让章淳很是感激。他思虑再三,最终还是决定留在京城养老,因为他的子女几乎都在京城里。同时,章淳还有个小小的私愿,他要睁大眼睛看着武植这个“奸贼”是如何走向覆灭的!由于跟武植争斗以失败告终,他已经把武植归为“奸贼”一类的人物了。

    但让章淳没有想到的是,在他辞职后,武植不仅没有覆灭,反而带领大宋朝走向了富强,创造了更大的辉煌,自己也登上了权力的顶峰,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章淳辞职后,武植顺理成章地被擢升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接替他成为朝廷的首相;而许将也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被提拔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成为排在武植之后的次相!许将的位置则由吴居厚来接任,他亲力亲为地坚决推行武植提议的摊丁入亩政策,成绩卓著,为朝廷带来了数以亿贯计的赋税收入,居功至伟,能封侯拜相也是众望所归。

    而吴居厚升迁后空置的户部尚书职位,则出乎意料地落在了知亳州、提举明道宫的范纯礼身上。皇太后刘清箐的一道诏书,把远在亳州的范纯礼召回了京城,并提拔他为户部尚书。这是武植的主意!

    众人哗然于皇太后的诏令,而让众人更为哗然大惊的事还在后头呢!范存礼回到京城走马上任后,皇太后的一道懿旨就犹如长剑划破长空,把世人都震麻了,顿时掀起了滔天波澜。

    原来,在武植的授意下,皇太后刘清箐下旨宣布废除党争,敕令朝廷官员不再划分为元祐旧党与新党,所有在职的官员都是大宋朝的臣民,择优录用,优胜劣汰,每位官员都要一心一意为朝廷效力,一切使命都要以振兴宋朝、富国强兵为己任;提倡百花争鸣,自此以后谁都不准再提“党争”二字,谁都不准再发起党派之间的争斗,违者重罚,绝不姑息养奸!

    这道诏书,如石破天惊,把新党人吓傻了,也让元祐旧党人欣喜若狂,但更多的人都觉得要变天了!

    要知道,元佑党争是哲宗朝定下的国策,是先帝赵煦清算旧党的有力武器,是首相章淳党同伐异安身立命的根本基础,如今赵煦尸骨未寒,皇太后就提出要废除党争,这不是赤裸裸地打先帝赵煦和章淳的脸吗?其有心何其歹毒啊!

    听闻诏书,章淳首先就不答应了,也顾不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古训,跳将出来,第一个上书弹劾武植的胡闹,强烈要求皇太后收回旨意,继续把党争深入开展下去!

    其他新党官员也是纷纷上书,慷慨激昂地要求皇太后撤回诏令,群情激愤得很。

    刘清箐见状,连忙找来武植、许将、安焘、吴居厚等四大宰相商议对策,许将、安焘与吴居厚三人原本就对党争持反对的意见,理所当然地支持武植的决定,表示坚决执行皇太后的懿旨,这才让刘清箐安下心来。有点为老不尊的许将还在章淳的奏章上批下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话,把章淳的奏疏给怼了回去,这让章淳气了个半死,暴跳如雷,可也无可奈何。其他人的奏章则束之高阁,置之不理。

    为配合皇太后旨意能顺利实施,武植以“蒲松龄”的笔名在求是周报上发文,大肆抨击元祐党争给国家、社会与朝堂带来的负面影响,历数党争以来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并呼吁广大民众展开大讨论,征询民意该不该废除党争?该不该还朝堂一片清明?

    武植的这篇文章,犹如巨石投入湖中,顿时引起了广大民众的注意,掀起了议论的狂潮。大部分人都觉得“蒲松龄”的文章言之有理,理应停止党争,减少内耗。一传十十传百,废除党争停止内耗的呼声甚嚣尘上,逐渐占据了上风,并形成了汹涌潮流,势不可挡。皇太后的旨意终于有了贯彻实施的坚实土壤,妄图阻碍其施行的新党人犹如蚍蜉撼树,再也掀不起丝毫风浪,党争终于戛然而止!

    章淳等新党人狂呼哀叹,却也无计可施,徒呼奈何。章淳对武植和皇太后更是恨得咬牙切齿,气冲斗牛。

    党争终止后,朝堂的官场风气为之一新,官员们不用人人自危了,做起事来分外卖力,效率提升了不少。

    武植根据自己对历史的认知,重新启用了一些被章淳贬谪到外地的官员。苏轼已经于元符四年七月时在常州去世了,武植也就不再去烦扰他。但苏轼的弟弟苏辙,则被武植从颍川召回了京城,以太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的从四品官职擢升为从三品的龙图阁直学士,进阶银青光禄大夫。

    范存礼的弟弟范存粹、“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等人,都被武植召回京城,官升两级录用。而文及甫、韩忠彦、吕惠卿、程颐之流则不被武植提拔任用,还是外放为官,不予召回京城。程颐的“存天理,去人欲”的理念是武植所深恶痛绝的。


  https://www.lingdianksw8.com/72642/72642838/136677858.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om。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