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洛水东望 > 第九章大结局 残破的皇冠上

第九章大结局 残破的皇冠上


  此时,汉赵皇帝已亲率匈奴大军围攻长安数月。不久,晋愍帝司马邺坚持不住出城投降,西晋遂亡。

  消息传到建康,司马睿和王敦都开始加紧布置,前者准备将晋室宗庙南迁江东,而后者则忙于把荆湘的军队向东调动以威慑建康。权衡之下,司马睿连忙应允荀氏见两位公子一面,不过为免惹出风波还是让谢裒出面秘密安排。

  这时上元刚过,刘秋和翾风一早就乘了辆小车从后门离开宅邸,在一片灯海中行出一段路才又换上小舟,行了数里终于登上游舫,又行几里接上绕路而来的孙筠,三人这才一路沿着青溪北去。

  东北的钟山越来越近,林间隐现出几缕雾气,耳边节日的喧闹声亦渐渐稀疏,只有水上轻轻飘荡出袅袅的歌声。青溪本是城北后湖南泄之水汇聚钟山所出溪水而成,船行上游,青溪的水愈发碧绿起来,两岸的红梅和白梅开得正盛,虽有少许残雪仍难掩颜色,而游舫四角随风飘荡的灯笼仿佛让这幅水墨画卷动了起来。

  游舫转入后湖,在东岸山脚下接了两个披着斗篷的人,到得顶层才发现原来是慕容荀和马升二人。老友重逢自然欣喜非常,几人围坐炉边好像又回到了当年洛阳城西的酒馆。马升笑着对孙筠说道:“当年小人就知道山阳公身边的仆人绝不一般,如今到底还是成了山阳公夫人。”

  孙筠这边也答道:“当年妾身初见您时一言不发就被识破身份,想不到如今灼灼慧眼并不比当年差,还是单于手下最得力侍卫。”

  不想慕容荀此时却说道:“不止侍卫,如今已是单于的驸马了呢。”

  刘秋有些意想不到,用手指了指慕容荀又指指马升,好一会才说道:“原来你们在一起了?”

  慕容荀往马升身边靠去,满脸都是幸福的模样,“当年亏了驸马在洛阳数载和将军寻到机会救我出来,后来在辽东也是他时常照料,兄长便将我许配予他。如今我们在辽东的两个孩子已稍稍长大,便交给乳母抚养,南来看望另外两个多年未见的孩儿。”

  翾风见多年的姐妹如今也有了依靠,多少算得上圆满,眼中含泪道:“‘鸤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南方不仅有窗外的寒梅,也有姐姐一双好儿。现在看到姐姐能和驸马成双出入,妹妹很替你高兴。”

  众人说了一会话,马升见船朝着湖中划去心生疑惑,不免问道:“这后湖北岸就是琅琊王水军驻扎之地,再向北行就入长江了,参军怎么选了这么个地方见面?”

  刘秋见他犹豫,于是答道:“驸马不必担心,这后湖比王宫还要大上许多,其中小岛众多,想要在这么大的湖里找到一艘船并不容易。何况王爷刚刚把后湖北岸水军交由谢参军统领,湖中安危大可放心。”

  这边翾风也说道:“为了今日出游,夫人一早就在底层都加派了护卫,都持了矛和弩在下面防范,二层的几个歌姬和乐伎都是在这舫上近十年的老人,忠心方面绝对可靠。”

  说话间,船已在一座湖中小岛旁停下,没用多久谢裒便带了两名少年上了船来。慕容荀一见兄弟俩都如自己一般头发和眉毛尽皆黄色,眼泪瞬间滚落下来。谢裒推了他们一把,两个少年立刻过去跪在慕容公主面前道:“孩儿见过母亲。”

  慕容荀搂着两个孩子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一时说不出话来。母子三人哭了好一阵,翾风才扶起他们入座,刘秋又把马升介绍给一旁的谢裒,马升则从怀中掏出慕容廆的亲笔书信递了过去。

  见到信封上昌黎国公和辽东国公的印鉴,谢裒的眉宇立时舒展开来,忙揣入怀中,而后才对马升道:“如今北方形势危急,晋室江山只剩南方半壁,不知大单于对天下大势如何看?”

  马升双手抱拳答道:“先前诸王操戈,宗室皇亲所余不多,唯有江东琅琊王能收拢天下百姓之心。我家单于自归晋以来一直奉晋室为正朔,自然希望王爷能够担负起天下的重任。何况单于还是两位公子的亲舅,岂有帮助外人的道理。”

  谢裒脸上露出些许笑容,“王爷虽在江东得些人望,不过终归不是武帝和惠帝一脉,若贸然登位只怕还是会有些非议。”

  马升怎能不知谢裒这些外交辞令,便笑着说道:“如今天下除了吴地,北方也只剩下几郡之地还在晋臣手里,以我家单于所知,他们都在不断向南投书劝进。我家单于不仅与王爷血脉相连,其心亦可鉴日月,还望参军能直言相告。若琅琊王真有意承继大统,我家单于愿派重臣从海上南来相贺。”

  谢裒被马升这几句话说得有些尴尬,只好陪着笑说道:“大位之事不可轻乎,当今天子只是在长安被俘,其下落亦不可知。王爷为保万全,已准备仿照前例先称晋王,若之后天命许之再上尊号也不迟。”

  可是随即他又皱起眉头问道:“数月前我依王爷吩咐与公主相约见面,没想到这么快就带来单于亲笔信函,如今驸马又说要从海上派重臣前来。可是辽东一带向来不以海路擅长,现在北方交通断绝,驸马是如何做到能在大海上来取自如的?”

  马升的脸色立时难看起来,支支吾吾半天也说不出个究竟,只好求救般地望向刘秋。刘秋也只好硬着头皮答道:“参军莫要见怪,末将当年帮着贾后和大将军曾从南方由水路押运货物到洛阳,所以认识些船东,这才有了些水上便利。”

  这话一出连刘秋自己都觉得漏洞百出,果然谢裒这边一丝都不肯放过,“海路到底不比长江水路,能这样在水上来去自如的恐怕非是吴人难以做到。将军和驸马勿怪下官在这种事情上非要刨根问底,只因牵涉到大位之事,一点都疏忽不得。若王爷无法信任诸位,这事也不必谈下去了。”

  沉默了一会儿,到底还是孙筠发了话,“参军所言不虚,既然到了这一步也确实不必再隐瞒。妾本是先顾军师的女儿,也是山阳公正室,从前手上也有些船队来往于海上,自然这海路也还算熟稔。先前夫君北去辽东时曾和单于有过数面之缘,如今北去陆路断绝,自然多做了些海上的买卖。”

  谢裒仿佛重新认识了孙筠一般上下打量了她几遍,这才吁出口气道:“我就说山阳公不会随意请个人带着自己亲生儿子和两把绝世宝剑到曹家入府主事,之前将军初到建康时就住在顾家我就该想到其中关窍。”

  刘秋这时轻抚双手,呵呵对谢裒笑道:“看来王爷和参军心中的疑问可以解开了,只是老夫心中的疑问不知参军可愿解答否?”

  谢裒闻之长身道:“王爷自南渡后便一直仰仗诸多亲贵和重臣支持,现在除了一同南渡的四位宗亲和南北士族外,山阳公、陈留王还有大单于都是王爷完全可以依赖的国之柱石,如有何问题下官当然知无不言。”

  刘秋说了声“好”,然后便命翾风着两位侍女把司马绍和司马裒带到二层听曲,而后又把其他人都打发下楼,这才缓缓说道:“方才参军提到王爷和其他多位宗亲一起南渡,当年我便有个疑问留存到今天。这四位宗亲除了唐邑公身有不便地位又低可以不论,另外三王都是先汝南王的一脉子孙。以这三位王爷的声名和实力完全可以自立门户,为何一直如此坚定地支持琅琊王?而且当年我和大将军在下邳时曾见过四王相会,明眼人都看得出西阳王当时欲言又止,只不过当时几位王爷都被同是出自夏侯家的两位太妃一力压着才共同支持王爷南渡,参军可知其中缘由?”

  谢裒被刘秋这一问登时慌了神,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这边刘秋则又继续道:“王爷既要信任就莫怪下官说些难听的话出来,想来参军也知王爷早年在洛阳时一直备受皇室宗亲甚至朝中大臣冷落,只因当时有传言说王爷本不是司马家所出,而是太妃与小吏牛金私通所生,故而坊间才有‘牛继马后’之说,甚至有传说上一任琅琊王也是因此气愤抑郁,才活了三十五岁就撒手人寰。此事流传甚广,下官和大将军乃至振威将军当时都曾知晓,想来那三位王爷和老太妃也该有所耳闻。西阳王、南顿王、汝南王都从没听说过和琅琊王有什么特别的交往,不知为何夏侯太妃要一力支持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不是司马家血统的冒牌王爷。如今琅琊王之母已经过世,无从再替王爷辩解,王爷要是不把自己的身世弄清楚,只恐将来大将军若以此事发作,真的会动摇晋室宗庙社稷。”

  在座数人谁都没想过刘秋回抛出这么严峻而又直戳靶心的问题,都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而谢裒更是转瞬间冒出满脑的汗珠,不住用袖口擦拭额头。翾风从身旁取出手帕递给谢裒道:“参军若知晓还是尽早和大家说明,毕竟现下人还不多。如今王敦已心迹昭彰,若他用了这么大的破绽来向王爷发难,大家也好提前准备不是?”

  说罢,又斟了盏茶粥递了过去。谢裒此刻方才定了些心神,饮下茗粥后才说道:“下官替王爷谢谢将军事先将两位公子请了出去,否则这事还真不知如何收场。此事下官也是在当年琅琊王太妃临终前才得知晓,当时刚刚南渡,因为深受王爷信任便和振威将军王导一同在床前听闻此事原委。”

  谢裒再接过翾风新递过来的茶粥,一饮而尽方才说道:“想必将军也知道,两位太妃是姑侄关系,都出自汉末名将夏侯渊这一脉。故而当年嫁入琅琊王府不久这侄女便常去姑姑家中走动,岂料后来侄女被姑丈暗自垂涎,一次因缘际会之后便有了如今的琅琊王。事后琅琊王府自然不肯放过,可是这位姑丈是武帝的亲叔叔,又是专管皇家宗族事务的宗师。更要紧的是当时正值伐吴前夕,武帝又倚仗同姓宗亲共治天下,当然不会严惩,故而只是斥责几句就赶了这位姑丈回封地就国,没几年便又召回京城。至于这私通的罪名便随便找了那小吏牛金顶罪,推出去杀了了事。此事若真如外面流传的那样,琅琊王府和先帝怎会容忍一个外姓来承继琅琊王的爵位。只是可怜了当时的琅琊王,膝下只有这么一个还算健康的儿子还只是名义上的,除了传位于他别无选择,所以后面才受气不过早早离世。”

  舱内寂静了片刻,最后还是刘秋说道:“所以两位夏侯太妃当年在南渡前就都知道这四位王爷其实都是一家人,琅琊王于情于理都会重用自己的兄弟和侄儿,故而无论如何他们都会全力支持王爷在江南立足。”

  谢裒微微点点头,“确实是这样,王导虽然也知道内情,只是不知他会否告诉族兄王敦了。”

  刘秋摇摇头,“就算告诉了也没什么用,毕竟王爷不会为了去自证清白而让更多人再多知道一个家丑。王敦只要想生事仍旧会把‘牛继马后’的流言散播出去。只是不知另外三王是否真的知道其中原委?”

  短短一会功夫,谢裒已经喝下三盏茶粥,额上的汗擦了又擦终于也渐渐止住,又缓了几口气才说道:“所幸先汝南王太妃仍还在世,她已将实情告知儿孙,而且这次给四公子的贺宴上老太妃和三位王爷仍会全力支持王爷和大公子。”

  “贺宴?”刘秋没想到司马睿到底还是要对王敦做了让步,“现在小公子早已过了满月,但距离周岁尚且还远,总不能为了王敦来搞半岁之宴吧,难道真要向王敦低头动摇大公子的地位?”

  谢裒手里的帕子已经湿透,从翾风那边再接过一枚手帕后才又擦了擦额头的汗说道:“半岁宴也不见得就坏了规矩,山阳公是不知道现在的事情有多棘手,大将军刚刚从豫章和武昌移了五万军队驻防建康上游的姑孰,那里距离此地仅百余里,顺江而下用不上半日就可兵临城下。如今王敦步步紧逼,王导虽没有为虎作伥,但他身为王家子弟也不会和王爷同心去铲除王家族人,现在王爷眼看着将朝大位跨进一步,肯定不会为了一个半岁生日宴和王敦闹僵。而王导也在劝诫王敦和王才人要适可而止,不可为了一时意气而让江东再度陷入内乱。”

  刘秋手捋胡须仔细咀嚼着谢裒刚才的话,明白随着司马睿的登基之路离最后目标越来越近,王敦的野心也在随之膨胀,可吊诡的是由于双方都接受不了江南乱局再起而闹到胡人南侵长江,故而都只能将内斗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想到这里,刘秋便问道:“先前参军说王爷准备先称晋王,可定好吉日了么?”

  谢裒知道此刻已无法再对这几个人隐瞒些什么,也只好坦然答道:“王爷已和众人商议数次,准备在三月初承制改元,但为防万一暂时还只称晋王。”

  在座众人虽然知道司马睿下一步必定会承继帝位,但还是没想到这第一步已经近在咫尺,马升于是有些惊讶地说道:“如此算来距离改元只有一个半月,那我们岂不是来不及通知单于派使者前来?”

  谢裒有些感激地对马升说道:“驸马不必急于一时,只要赶得上后面的劝进就已经让王爷铭感五内,小臣这里先代王爷和大晋感谢单于和驸马。”

  想到宴会,刘秋又问道:“既然王爷改元已迫在眉睫,那四公子的贺宴就只能拖到改元典礼之后了吧。”

  谢裒这边答道:“山阳公所说不错,贺宴确实定到了改元十日后在王府操办。如今王敦已通知了诸多城中大臣到时都要到王府恭贺,想来即使达不到目的也总要搞出些动作才会罢休。”

  刘秋这边会心一笑,“看来我们曹、刘两家都还没入大将军法眼,连四公子贺宴的请柬都没受到。不过这也无妨,到时总要去捧捧场才好。”

  翾风见大家谈的已经差不多,便到下面通知船工又把船开回到谢裒和两位公子登船的那座小岛,众人这才一一散去。

  三月,司马睿仿从前武帝时杨骏故事即晋王位,改元建武。此时琅琊王家已成为江东晋室主要力量,司马睿不得不进王敦为大将军加侍中、江州牧,又进王导为丞相军谘祭酒加右将军、扬州刺史。为平衡王家势力,司马睿大力扶持宗亲王族,不仅进唐邑公司马纮为高密王,又进司马亮诸子中最为年长的西阳王司马羕为抚军大将军、开府,随后又命其与兄弟南顿王司马宗率领流民充实长江以北。可是司马羕兄弟刚到江北就因道路阻塞返回,让司马睿在江北不得不更加倚重远在豫州的祖逖等人。

  此时祖逖虽已占领谯县,但在与石勒之侄石虎的正面对抗中因军中缺兵不得不向同在江北的王敦亲兄南中郎将王含求助。王含虽派兵助祖逖脱离困境,可是也助长了王敦在建康城中的气焰。于是王敦便乘着司马睿慑于王家声威对世子之位举棋不定的时候,将四子司马晞的贺宴延迟十日,以此拖延司马睿确立世子而树立自己的威望。

  拖延到暮春,司马晞的贺宴到底还是来了。由于世子之争已有数月,眼下无论是司马家支持的长子司马绍还是王敦等人支持的四子司马晞都还没有获得压倒性的支持,故而王敦虽发出去很多请帖但城中不相干的朝臣和大族都选择了观望,来晋王府赴宴的也只有司马家和王家两边的势力。

  虽然气氛早已剑拔弩张,可是王敦自己倒是优哉游哉,只见他头上别了支白玉簪子,身上一席白纱裁就的大袖衫,脚上穿着白袜,下踩一对高齿木屐。身边揽着的宋袆则踩了一双同款木屐,身着藕合色的袄裙,裙后的纤髾随风起舞,头上青色琉璃镶金步摇亦随之摇曳,再配上宋袆的倾城国色不只和单身赴宴的亲贵大臣们形成鲜明对比,就是司马睿的风头都被盖过许多,仿佛王敦才是今天宴会的主人。

  晋王府中的樱花开得正盛,一派争奇斗艳的春色从两旁的窗户蔓延进会客大厅,照出宴会上涌动的人影。司马睿和王才人这时已端坐在宴会主位,左首夏侯老太妃和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祐端坐上首,旁边则是大公子司马绍作陪,下来是陈留王曹励、孙筠以及山阳公刘秋和嫡子孙川,末席则是司马睿眼下的红人刘隗、刁协和谢裒。右席这边全是清一色的王家人,上首是一直被司马睿尊为“仲父”的王导,然后便是大将军王敦和宋袆,身后还有两名贴身侍卫,其中一人就是上次的沈充。再过去则是一众王家族人和同袍,军谘祭酒王彬、南中郎将王含、荆州刺史王廙、以及王敦手下的两员大将朱轨和赵诱。

  刚刚改元的晋王司马睿见来客都已坐定,正要开口讲话,不料席中的王敦却开口朗声道:“今日樱花满园、宾客满座,不由让我想到年少时与承露兄第一次在伊水边相遇,也是这样一个繁花似锦的时节。当时正值上巳,承露还是刚刚下山不久给魏夫人帮忙的还俗道士,阿龙却还是在伊水中嬉戏的总角孩童,想来和他同岁的晋王那时也该只是个满地跑的孩子。当时族兄濬冲和夷甫成名已久,不仅是众多士人的领袖,也是我和承露心目中的偶像,如今是再也聆听不到他们清谈玄学、评点时事了。”

  这话一出,司马睿登时脸色难看起来,本来今天的贺宴就是王敦执意树立威望为王才人之子所搞,不想今天刚一开场自己不仅连主人首先发言的机会都被剥夺,反而先是带着所有宾客回顾了一下琅琊王家当年的光荣往事。可是正当气结时,王敦的亲兄王含却又接着说道:“阿黑所言不虚,如果不是后来诸王先后起兵作乱,濬冲和夷甫也不会早早辞世,竹林七贤遗风说不定还能延续到今日。”

  沈充身旁的另一侍卫这时也帮腔道:“在下钱凤,虽是一名侍卫但有些事也不吐不快。刚才中郎将所说不差,不过说来说去还不是为尊者身居庙堂德不配位,否则怎会让异族长驱直入连都城都几次三番夺去,如今甚至是死是活都无人知晓。”

  这话虽然出自一名侍卫,但任谁都知道这是出自王敦授意,如此挑衅让左侧诸位王公大臣听了都面露愤然之色,最后还是孙筠按捺不住,出言说道:“如今世风日下,难怪连重臣的侍从都变得如此不识礼节尊卑不分,既然领着朝廷的俸禄又怎能如此出言不逊忤逆圣上,难道这就是大将军府上的一贯风气吗?”

  刘秋见王敦以两人少年相识之情开场,知道自己难以置身事外,便朝着孙筠打了个手势说道:“处仲一番感慨确实让我想到当年伊水岸边风姿绰约的王夷甫,可是他和当时一些名士陷于玄谈而枉顾时局变化,身居高位而置朝廷重托而不顾,食君之禄多年事到关头心中却只顾着自己身家性命,手握天下兵权却弃圣上安危于不顾,如此才使我大晋精锐尽失让胡虏乘隙占据中原。这样的士族领袖不过是徒有其表、虚有其名罢了,纵使当年为人所敬仰也必将为后世所唾弃。”

  王导见两边甫一开始还没几句就已剑拔弩张,而且焦点问题直指皇帝和王家显宦,忙站出来为两边熄火,“诸位,今天是为晋王殿下庆祝四公子降生之喜。在座各位不是小公子至亲就是王爷近臣,今日的宴会实在不宜因为一些龃龉而生出隔阂。”

  王导这话一出,王家这边立时就熄了火,司马睿也忙借着台阶附和道:“仲父所言不错,今日孤与才人庆贺诞育之喜,这样的日子实在不宜再添无谓烦恼。现在胡人步步南下,前不久又以大军围困谯城,我们这些在长江南岸坐享安乐的人怎么能再自起争斗呢。”

  司马睿的话明显是想息事宁人,反倒让王敦立时来了精神,便向上首作揖道:“王爷此话不错,如今北方陷入万劫不复全是因为胡人南下为患。故臣以为我们堂堂汉人就应该把那些胡人全部逐出长江以南,像什么黄头鲜卑更是不能留,而像晞儿这样的汉人苗裔才应该承继宗祧。我说大侄女,还不快把侄孙抱出来给各位叔公看看。”

  王敦有意无意的贬低司马睿和司马绍父子登时又让刚才稍显缓和的气氛凝重起来,大家这时方才明白王敦今天是蓄意要搞出点名堂了。王才人被王敦这样要求只好向身边投去询问的目光,可司马睿也没有更多办法,只好让乳母从后面抱出孩子给众人观瞧。也就在此刻,刘秋这边下首忽然有人高声说道:“胡人如何,汉人又如何?说起汉人,前有长平之战杀神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先前大将军坐镇豫章杀的不也都人南下没有生计的汉人流民吗?至于胡人,先有最受汉武帝信任的匈奴人金日磾接受顾命辅佐昭帝,今有鲜卑单于慕容廆在中原如此混乱的时候容留中原流民平乱平州二郡并受皇帝嘉奖。今日天下的祸患并非因胡汉而起,而是某些人身居高位心怀异志。至于晋王长公子,其生性仁孝、临事果决有人主之资,怎可轻易废弃。”

  众人寻声望去,原来是末席上的刘隗,不料此言一出,那钱凤又呵斥道:“如今世人都知当今王与马共天下,怎轮到你一个小吏在这里肆意叫嚣。”

  王敦此时正哄着怀中的婴孩逗笑,便回身看了一眼,那侍卫忙低头噤声。王敦这才又对司马睿道:“几个不知深浅的小儿多说了几句,还望王爷不要放在心上。”

  接着便把孩子交还给乳娘又对晋王施礼道:“今日到底还是微臣失言,方才惹出这些风波,还望王爷恕罪。刚才山阳公的一番话让本大将军想到许多往事,正好手下的侍卫准备了个节目给诸位助兴,还请王爷和诸位贵客观赏。”

  在场众人都知道王敦要耍点什么把戏,而司马睿眼见大将军的态度终于有所软化,也不好出言反驳。那侍卫沈充方才从王敦身后走到场下,招呼堂外几个家仆搬进来一个燃着的火炉,又搬了张小桌放在厅堂正中间,随后便取出一盘石子来到司马睿和王才人面前跪下呈上,“禀晋王,这些都是小人今早从河边捡来的卵石,请王爷和夫人随意拣选一枚。”

  司马睿大觉好奇但又实在猜不出是何意思,只好和夫人各取一枚石子递了过去。场内一时寂静无声,只有刘秋表情凝重若有所思。沈充转身来到那张桌子前,将两个石子放在碟子里,然后让人取来两个小碗给在座众人观瞧,里面原来各盛着暗银色的东西。大家都不知是何物,只有刘秋和孙筠暗自大惊相视而望,而对面席上的王敦则手捋胡须冷笑不断。

  那两只小碗此时已回到场中的小桌上,沈充将两个石子分别放在两只碗里用竹筷拨弄着在里面翻滚,待石子外表都沾满银灰色的东西后才又将它们置于两只空的瓷钵里,然后才放在炉子上灼烧。

  王敦这时又大声说道:“好戏马上就要开始,还请诸位耐心多等一会。”

  刘秋此时方知王敦这招的厉害,顿时头上冒出汗来,而一旁的孙筠也同样紧张,不过她似乎想到了什么,又俯首对身旁的曹励低声耳语。

  过了些时候,炉上燃出几缕黑烟,沈充见烧得差不多了便用铁钳夹出两个小钵,用铁盘托着呈到司马睿面前朗声道:“小人虽未学过什么仙术,但也懂得民间一些把戏,今日就以烧制的金银二石为晋王和夫人贺。”

  王才人见眼前烧黑的钵里的卵石分别变成金银二色,不由大奇,正想伸手摸去时却被沈充止住,“夫人,这不过是刚鎏上了一层金银的石头,新出了炉火正烫着呢,小心您的手。”

  王才人被他这样一说,忙把手缩了回去,沈充则呈着两个钵给在座众人逐一观瞧。王敦见已得计,又洋洋得意地大声说道:“各位,这些不过是古时就有的以水银鎏金的手段,一些江湖道士却把它说成什么‘点石成金’的仙术。如今想来也是可叹,当年不仅晋王,就是贾后和石崇都被这些把戏蒙混过去,连先帝镇殿的宝剑都一同被骗去。”

  随即又盯着刘秋道:“本大将军敢问伏波将军,这样的骗子如何有脸面坐于朝堂之上,如何敢言之凿凿议论品评国之柱石,而这样的欺名盗世之徒又该如何处置!”

  王敦声色俱厉,大殿上众人一时尽皆默然,只剩下他的话音在堂上萦绕。刘秋这时已想好如何对答,于是正了正衣衫道:“大将军言重,末将当年从未说过这是什么仙术,不过就是博大家一乐,也从未以此换取官位和财物。至于所谓仙术之说,都是道中祭酒孙秀的夸张之词。孙秀是什么样的心术想来今天大家应该都已知道,无非是想利用下官是张天师的徒弟来提升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罢了。他曾多次想拜在我门下,一直被我拒绝。只是孙秀身为赵王亲信,我又一直不在教中任职,故而无法对其约束。刚才大将军说到骗,这法术我只演过三次,一次是从晋王手中得到了把损坏的寻常铁剑,一次是从石崇手上取回被他从诸葛京手中夺去的章武剑,还一次是贾后强要末将演法亲赐了倚天剑给在下。那把章武剑是我与大将军共同谋划替诸葛刺史寻回,后来在武昌遇见之时便物归原主,直到鄡阳城中诸葛刺史与家师一同挂印云游才又把剑赠给末将,当时大将军也在场,总不会这么健忘吧。至于那倚天剑,如今经历过贾后之乱的诸位想来都已知晓,当年她一心要抬高自己的声威,压制太子故而才把先帝原本要赐给太子的倚天剑借故赠予下官,并非下官索要。倚天剑本是魏武帝曹操命人所铸,其后一直是魏国镇殿之剑,故而如今曹魏宗室陈留王一脉衣冠南渡建康,下官便将宝剑赠还。末将现在倒想请教大将军,下官到底骗了谁,骗了什么?!”

  王敦完全没有想到平时低调内敛沉默寡言的刘秋一时间竟能说出这些道理,甚至还把自己牵连进去,顿时哑口无言,而司马睿则面带微笑地看着王敦在那里目瞪口呆。可是事情还没完,刘秋旁边的曹励此时又大声说道:“山阳公所言不错,这倚天剑既是当年武帝得国后的镇殿之宝,小王愿重演昔日先王禅位于晋故事,将剑重新赠予晋王。”


  https://www.lingdianksw8.com/69838/69838195/692620583.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om。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