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桀宋 > 第521章 蓝田之战

第521章 蓝田之战


宋王偃随即做到奉天殿的陛台上,正襟危坐,与群臣一起商议国家大事。

        “这秦楚之间的战事进行得如何?”宋王偃垂询道。

        相国苏秦当即站了出来道:“回禀王上,秦楚两国的丹阳之战已经结束。”

        “年初,楚王派大将军屈丐率军攻秦。秦王驷派庶长魏章及樗里疾、甘茂率军迎战,韩国也派兵相助。”

        “两军战于丹阳,秦施计离间楚将关系,使其互不配合,大败楚军,俘屈丐及裨将逢侯丑等70余将领,斩首8万人。随后,秦又遣军攻取楚地汉中(今陕西汉中)600里地,置汉中郡。”

        “而今楚王不甘心失败,尽发国内兵再度攻秦!”

        “楚又攻秦?”

        “是的。王上,现如今楚国的使者屈子已经滞留朝歌多日,请王上你出兵攻打韩魏两国,以分秦、韩、魏三国之兵!”

        对于这一次秦楚两国的战事,宋王偃一直是倍加的关注的,没办法,在历史上的名气太大了!

        这一战,史称“蓝田之战”。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秦军于蓝田击败楚军。韩、魏配合秦军乘楚国内空虚,攻占楚地邓(今河南邓州)。楚怀王被迫撤军,割两城向秦求和。

        楚国无疑是最悲惨的输家。

        和历史上如出一辙的是,秦国张仪欺诈楚怀王,许割地六百里,楚怀王信以为真,与齐国绝交。

        张仪却说,他答应给楚国的只是六里土地,楚怀王不由得怒火冲天,楚国和齐国断交,楚国发动大军进攻秦国,樗里疾率秦军与韩军在雍氏击败楚国景翠的军队,继而与韩国魏章的部队会合。

        秦、韩联军与楚军在丹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丹水和淅水交汇处一带)作战,楚军被斩首八万,楚将屈匄等七十余名将领被俘。秦军在楚国汉中之地六百里设立汉中郡。

        楚怀王大怒,调集全国军队发动进攻,于蓝田大战秦军,秦军再胜。

        秦楚丹阳,蓝田之战,实是公元前313年秋七月(楚怀王十六年)到公元前312年秋九月(楚怀王十七年),整个战局的一部分。

        战争前一阶段是秦、魏、韩,联盟对楚齐联盟,战争的后一阶段是齐军反戈,变成楚战六国。

        蓝田之战,以楚军败退,楚军先撤退宣告结束。

        宋王偃沉声道:“诸卿,尔等认为楚国可胜否?”

        “这……”

        群臣都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最后还是苏秦站出来说道:“王上,这个臣等不敢妄下定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此番楚国悉国兵复袭秦,楚国集中了几乎所有精锐的孤注一掷,这十分冒险,因为其余国家完全可能趁机偷袭。”

        “而此战,胜负难料。不过臣以为,秦楚两国,谁能争取到韩魏两国的襄助,谁便能胜!”

        宋王偃微微颔首。

        此时的楚国,面对败局并不甘心,在丹阳之战后不久,即“悉国兵复袭秦”,这意味着集中了几乎所有精锐的孤注一掷,这十分冒险,因为其余国家完全可能趁机偷袭。

        而在历史上,楚国的军事冒险取得了成功,不仅收回了全部失地,而且击破了武关,到达距离咸阳百里左右的蓝田。

        蓝田是商於之地北侧的关隘,是防守咸阳的重镇。

        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当时秦国战局已经很不利,秦王甚至要祭天祈求诸神保佑“克剂楚师”,即诅咒楚国战败。

        秦国面对危局,一方面从各地调集军队,另一方面,动用外交手段请韩、魏两国出兵进攻楚国后方。

        蓝田之战的过程缺乏记载,有说楚军大败,也有说秦战不利。而且此时韩魏等国虽然与秦国是盟国,态度一度也很暧昧,战后据称秦王就曾抱怨韩国先助秦,后秦师不利,又与楚国眉来眼去。

        蓝田之战的最终结局并非在蓝田战场上,由于楚军精锐尽出,忽略了南阳的防守(也有可能是实在无兵可调)。韩国、魏国联军攻占召陵(今河南漯河境内),直逼邓(今河南南阳境内),而此时齐国兵败,无力支援楚国。

        这意味着楚军的后路即将被切断,而秦军的顽强也使得楚军几无可能在后路被断之前击破秦军,楚军面临前后夹击的危险。楚军只能连夜撤退并向秦国割地求和!

        此番秦楚大战的意义重大。

        蓝田之战和此前的丹阳之战使得楚国军力损失惨重,楚国几大家族之一的屈氏宗族更是元气大伤,将领被虏,封地被夺。

        屈氏一族在楚国中的威望也因此而一蹶不振!

        而且这两战使得秦国完全控制了汉中,这一带乃秦、楚、巴蜀之间重要的战略地带,秦得汉中后,能加强对巴蜀的监控,进一步将汉水流域与长江流域打通,彻底排除了楚对秦国核心地区关中地区的威胁,并且掌握了对楚军事行动中的战略主动权。

        而对于楚国来说,失去汉中,几乎等于失去了西边的门户,此后遇秦必败的恶性循环开始上演。在外交上,楚国更是由完全的大国转向了一种混乱和投机。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楚国由盛转衰,正是由丹阳、蓝田两战开始的。

        “大王,楚使芈原求见!”

        听说是芈原求见,宋王偃考虑了一下,随即挥了挥手道:“宣!”

        “宣,楚国使臣芈原觐见——”

        屈原随之亦步亦趋地走上宋国的奉天殿,一见到宋王偃,便大礼参拜道:“外臣芈原,参见王上!王上万年!”

        “平身!”

        “来人,赐坐。”

        芈原见到宋王偃还是对他如此客气,不由得垂手道:“谢大王!”

        等到屈原入座,宋王偃颔首道:“左司徒大人,寡人刚刚从齐国赶回来,若是我宋国有什么招待不周的地方,还请你多担待担待。”

        闻言,屈原一脸感动地道:“王上不必如此。反倒是外臣冒昧了!外臣不应该在王上刚刚回到朝歌的时候,便要求觐见王上!”

        宋王偃摆了摆手道:“哪里哪里。大夫这也是为国心切,寡人对此甚是敬服!左司徒大人,寡人听闻这些日子,你楚军败于丹阳,而后楚王又不甘心失败,又重整旗鼓,尽起国内可战之兵大举伐秦,不知可有此事?”

        “大王明鉴!”屈原向着宋王偃作揖道,“外臣此来,正是为了秦楚两国的战事!”

        “屈子欲让我宋国出兵乎?”

        “非也非也。”屈原摇摇头道,“王上,实不相瞒。外臣此来,乃是为了恢复我楚宋两国之间的盟好的!”

        闻言,宋王偃故作不悦之态,沉吟不语。

        屈原以为宋王偃还在为楚宋两国断交,楚王还派了使者来辱骂宋王偃的事情而耿耿于怀,屈原心里不由得在打鼓,七上八下的。

        宋王偃还没说话,作为相国的苏秦便识趣地站出来道:“屈子,我王敬你是一位国士,有经天纬地之才,德才兼备者矣!如若不然,换作楚国的任何一位大臣出使我朝歌,只怕别说是能见着我王的面,就是刚到的朝歌,都要被驱逐出境的!”

        既然话都说开了,那就好办了。

        屈原当即出声道:“大王,与宋国断交一事,还有派人来折煞大王之事,我王是深感后悔!此乃张仪这等无信无义之徒,巧言令色所致!楚宋盟好,乃是百年大计。我王亦不欲与宋国断交,奈何张仪鬼话连篇,全然无信无义,许以的商於六百里之地,只有六里。”

        “大王啊,我王是念着宋国的好的!我王当时虽决定与宋国断交,但只不过是为了得到商於之地的一个权宜之计!事后宋楚两国仍旧是盟好的啊!”

        看着屈原在那里侃侃而谈,苏秦不爽地道:“屈子,本相劝你莫要在此巧舌如簧了!事实胜于雄辩!你楚王既然存有与我宋国盟好之意,何以又派了使者前来折辱我王?现在前线的战事失利,噢,你们楚国这才想起我宋国的好!”

        “普天之下岂有这般的道理?这就好比两个人,你打了我一拳,又认了一个错,难道这个事情就能揭过去了吗?须知王即国家!你们楚王派人折辱了我王,便是在折辱我宋国!现在战事失利了,又想与我宋国结盟互好,楚王这是在打发无奈宋国吗?是在打发叫花子吗?”

        “我们宋国是你楚王可以招之则来,挥之则去的国家吗?岂非笑话?”

        屈原闻言,沉默了半晌,又道:“大王,我王遣使芈原前来,乃是带着诚意而来的!宋楚两国一向是联姻盟好之国,互通有无,正是因为我楚宋两国的关系如此之好,而秦人又忌于当前宋国之威势,故而才使出了这般下作的手段,使我楚国与你宋国断交的!”

        “大王啊,秦人可恶矣!外臣此来,不要求宋国什么,只求结盟,恢复之前的所有盟约!”

        闻言,宋王偃饶有兴致地垂询道:“噢,屈子,寡人听闻你们楚国倾全国之兵攻伐秦地,难道就不在意韩魏两国的动向吗?韩魏虽是弱国,却也有兵马几十万,而今你楚国精锐尽出,难道就不怕韩魏联军袭击你楚国的大后方吗?”

        “大王明鉴!”

        屈原抑扬顿挫地道:“我楚国其实也有这个顾虑。故而在战前,便已经通使于韩魏,威逼利诱于韩魏两国,只要战事顺利,便可使其隔岸观火!”

        “不瞒你说。王上,就在刚刚,外臣还得到了一个消息!我楚国的大军,在景翠将军的统率之下,不仅收复了此前所有的失地,还捣破了秦国武关!现如今楚军已经长驱直入,准备攻入秦国的蓝田了!”

        (本章完)


  https://www.lingdianksw8.com/55/55587/22392762.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om。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