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消化内科女医生进化史 > 第20章 20

第20章 20


毕业前夕,循蹈参加了华市医疗系统职员招考,通过了激烈竞争的笔试和面试,如愿以偿被华医大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录取,在老地方做了住院医生。

        科里最近人丁不旺,冲在一线值班的住院医生,由于外出进修、卫生下乡对口帮扶、读在职博士,一下子少了三名,夜班愈发频繁起来。

        医院住院部的一线医生多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即当日早八时到次日早八时全天候驻守在病房。

        但其实待次日完成早交班、查房、病例讨论、书写病程记录等工作,早已过了八点又好几个小时了,所以值个班大都是早七时一直上到第二天中午才能下班。

        值班工作强度之大经常令人疲惫不堪,尤其忙碌了整个白天,晚上急诊仍不断的科室,凌晨至午夜时分,如果工作能稍稍告一段落,医生们常常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都能睡着。

        深夜极度困倦,循蹈打开办公室的窗子,竟能呼吸出空气的纯净清甜,消化内科位于住院部十七楼,窗外霓虹灯闪烁,斑斓的夜生活正在生机勃勃地上演。

        一瞬间,她想飞扑下去,翱翔于城市的纵横街巷,往往身处其中,是难以察觉它的美好的。窗外是自由自在的味道,窗内是封闭的战场。

        值班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病房区域,这是一个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的隔离空间,肾上腺激素大量分泌,强迫性专注、兴奋,置身其中反而不易察觉。

        收工走出医院的那一刻,如释重负,轻松感强烈袭来,跨越一道门槛,却似重见天日般一言难尽,极快乐、极享受、极满足。

        眼睛明亮,去茶餐厅啖一碗片头河,饮一杯鸳鸯,疲乏一扫而空,回家休息一晚,第二天又满血复活,与疾病拼杀。

        消化内科的负责人,是一个慈祥的老头儿,标准的五官天然带着学者风范。

        他总是感慨年轻人充沛的体力,在高负荷的工作、熬夜后,也能迅速恢复。屡屡重复这些话时,总是带着显而易见羡慕的语气。

        但循蹈觉得大可不必,以他对工作的热情,只怕全科的年轻人加起来都望尘莫及,连轴加起班来也丝毫看不出疲惫感,绝对的宝刀未老。

        科室里的医生护士都唤他“主任”,省略姓氏显得尤为亲切,也和医院数不胜数的主任们有所区别。

        他是一位在疾病判断上运筹帷幄,在诊治技术上精益求精,对患者尽心尽责,对下属恩威并施的管理者,全科人都挺怵他,但又十分敬重他。

        循蹈是新人,除了日日跟着上级医师学习请教,主任也常常抽空来考察新人们的基本功,例如对每人所管患者的熟悉程度。

        他要求十分苛刻,要流利地背出所有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情况以及所有辅助检查的结果,细到检验单上重要指标的数据,影像学检查的具体描述,还要自行读片(ct、mrcp等)表达意见,回答主任提出的各式引申问题,最后表述自己的诊治思路,提出精华问题,主任来答疑解惑。

        更为压迫的,主任在过程中要求跟着他不断中英文切换交流。

        新人们隔三差五就要玩转最强大脑,当然,不只是转,要飞速旋转,不能让大脑有一处懒惰懈怠的沟壑,考核不通过被严厉训斥的代价是很丢脸的。

        循蹈虽每次都出色通过考验,各项操作手到擒来,表现很是亮眼,但起初仍痛苦不堪。

        整夜整夜的准备,节奏快、要求高、熬夜多、压力大,一日早起后,竟不能自已崩溃大哭,瘫靠着墙壁,歇斯底里放声哭喊,无论如何不想踏出家门再继续这份苦差事。

        二十分钟后,哭累了,找不到借口请假,收拾收拾一如往常奔向战场。

        毕竟这些躁动不安离无助、哀愁、绝望、心死还差着十万八千里的苦难,简直可以说是不值一提。

        不知不觉,在主任魔鬼式的训练下,循蹈驾轻就熟,一应病例处理起来游刃有余,面对再棘手的病患,也镇定自若,年轻靓丽的外表下包裹着越来越沉稳冷静的性子。

        今日值班,早上七点十五分进医院,去更衣室换衣服后就一刻也没闲下来,早餐被顺手放在值班室的桌子上,直等到透心凉,主人都未再进来望一眼。

        处理急诊、查房、开医嘱……一系列忙下来,已经是上午十点,肚子咕噜噜冒着泡,循蹈放下手中的事,打算接见一下被冷落的早餐。

        手机响,是门诊刘医生,“一个十四岁男孩急性腹痛、呕吐,初步排除外科情况了,最近频繁进食大量甜柿,多是早上空腹时吃的,估计胃结石呢,收入院吧,你今天值班,安排下。”

        循蹈接完电话,即刻联系了内镜中心,预约一个急诊胃镜。

        父亲带着男孩站在护士站,口音很重,递上入院单后,不断地催促护士办理住院手续。主班护士麻利地安排床位,呼叫管床护士行入院护理。

        男孩脸部皮肤黝黑,身高倒是十几岁的样子,只是偏瘦了些,站在父亲旁边捂着肚子哎呦哎呦叫个不停,循蹈见状快步走上前,问了主班护士安排的床位,便带着父子俩向病房走去,一路安慰加观察。

        一番询问检查,和孩子父亲交代了当前的病情判断,接下来需要做个急诊胃镜,检查胃部情况,必要时需行胃镜下治疗。

        孩子父亲看起来一脸着急的样子,但却不说做,也不说不做,只是不停地要求医生赶紧开药治疗。

        循蹈只好继续和他解释,当下不能盲目用药,容易掩盖真正的病情,而且如果延误了,万一形成胃穿孔等并发症,就更加难办,到时要手术治疗,而且风险会更大。

        孩子父亲声音逐渐高起来,叫嚷着在门诊已经做了检查,怎么一直做检查,却不治疗。

        循蹈定定地注视着暴躁的父亲,声调提起来:“门诊检查是排除外科急腹症,现在孩子腹痛没有缓解,当务之急要搞清楚病因,才能对症治疗。”

        看到医生无丝毫让步,孩子父亲犹豫了一小会儿,音量低下来,仍带着不耐烦,“孩子看病是自费,带的钱在门诊已经花光了,住院押金都是门诊医生请医院的什么行政总值班签字,先欠着的。”

        循蹈看了看孩子,他半蜷在病床上,双手握拳抵住上腹,闭着眼,不再哼哼。

        “无论如何不能耽误诊治,钱的事你去想办法,后续补上。”

        孩子父亲可能觉得再争辩也无用,眼皮耷拉下来,压迫的腔调夹杂着些许诚恳,“那行吧,医生,你一定给我孩子治好啊!”

        “你来办公室,我详细和你讲下做胃镜的事,要签下知情同意书。”

        循蹈一边走出病房,一边对过来的管床护士交代,安排送37床男孩去胃镜室。

        有上级医生帮忙管病房,循蹈也跟着男孩到内镜中心的胃镜检查室,因为还未成年,操作的难度比较大,循蹈请示了科主任来操作这次检查,主任欣然同意。

        一切准备就绪,循蹈和男孩细致讲解了马上要进行的胃镜检查步骤,以及他可能会出现的不适,嘱咐他不能乱动,尤其不能拔口中的管子。

        “我们几个会一直陪着你,不要害怕。”

        循蹈边说边用眼神提醒护士按压住孩子的手臂和大腿,防止他无法耐受而改变体位,那样在检查过程中是非常危险的。

        男孩显然没有意识到即将发生什么,很乖地侧卧在检查床上,点着头,眼珠好奇地不停转动。

        循蹈给他放置了口垫,男孩嘴巴张成“o”型,被固定住,眨巴着眼睛,看到医生手持一条拇指粗细的黑色长软管向他的嘴巴移近,他怯怯地向后挪了挪,被身后的护士抵住后便不敢再动。靠近他的软管一端,像闪光灯一样不停闪烁,十分耀眼。

        紧接着闪光灯即将进入他的口中,男孩开始害怕,下意识地闭紧了双眼,紧紧攥着循蹈的手。

        循蹈一边安抚他,一边配合着主任的操作,不断提醒他如何放松、如何吸气、呼气,男孩听话的照做,稚嫩的脸上挂满了泪珠。

        主任操作胃镜娴熟地进入胃中,通过高清屏幕,罪魁祸首清晰可见,众人哗然,男孩三分之一的胃腔都被胃结石占据,似乎在胃里堆积出一座假山。

        诊断明确,用胃镜头端触碰石头,质地相对松软。

        主任松下一口气,看来有望在胃镜下取出,护士遵医嘱拆开各种所需器械,主任开始显身手,镜下伸入圈套器,设法勒断结石,又换活检钳,咬碎结石,然后利用取石网篮取出。

        整个过程,主任像个小心翼翼的搬运工,每当装好“货”,准备顺着路径移出,都不由自主屏息凝神,生怕自身横膈膜的移动传递到肢体末梢,中途“翻车”。

        取食网篮每次能取的结石量,不亚于蚂蚁搬家,且偶尔还伴随着各种不顺利。

        循蹈提出想接替主任,继续操作,主任长时间保持几乎相同的姿势,肌肉已发出疲累的信号,他把镜子转交到循蹈手中,坐在旁边的旋转圆凳上,严肃地注视着屏幕,并没有脱下隔离衣。

        循蹈开始切身感受这个缓慢而艰辛的过程,它也许不像治疗性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需要挑战对技术的高要求,但却需要成倍的耐心和细致滋养。

        令人欣慰的是,在轻柔的操作下,男孩似乎耐受了不适,神态平静,神情如常,只是偶尔嗳气,口水和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口水流入接好的口水袋中,眼泪浸湿了一小片无菌单。

        尽量全部取出是目标,不能取出的,要想办法夹碎成细小结石渣,这样可以通过幽门进入肠道,再排出体外。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三号胃镜室里紧张而安静,只听得到心电监护的滴滴声和医生护士配合的只字片语。

        墙上的时钟已经指向下午一点,三个小时,筋疲力尽的体力脑力叠加劳动,结出了完美的胜利果实,众人终于松一口气。

        收镜时,主任才脱下隔离衣,额上的眉头终于舒展开,先是对着男孩,“表现不错,配合得很好,是个男子汉!”

        接着面对医护众人,“如果胃镜下没办法捣碎的话,那这孩子肚子上就得挨刀了。很好!大家辛苦了。”

        “主任辛苦啦!”大家纷纷向主任喊道,轻松中带着愉悦。护士忙着护理患者、整理器械,医生在写诊疗报告,下一个患者即将推进来,忙碌的胃镜室又开始有说有笑。

        儿童做胃镜,身体反应相较成人会弱一些,但依然是比较痛苦的检查,男孩一直配合使过程更加顺利,这份乖巧懂事,循蹈很感动,如今解除了男孩的病痛,又很欣慰。

        护士联系运送中心人员把男孩送回病房。循蹈回到病房,顾不上扒拉一口饭,先去查看了男孩的状况。

        在得知其没有不适后,循蹈看向站在病床旁的男孩父亲,恳切道:“孩子是因为空腹进食甜柿,形成胃结石后堵住胃的幽门,引起梗阻,出现腹痛、呕吐这些症状,你也看到了,石头很多,是累积了一段时间的,这应该不是第一次发作了,你们平时要多关注孩子啊!”

        孩子父亲终回应,这种情况确实发生过好几次,可是很快他自己就好了,所以没想着来医院。

        “那是因为起初结石还小,所以一旦结石松动,症状可能就缓解了,可是你们一直不关注,石头越堆越多,如果再晚来,真的会胃出血、胃穿孔的。孩子还小,这对他的影响会很大。”

        循蹈停顿了下,孩子父亲没有什么反应,她只好继续,“在胃镜室门口也和你讲过了手术的情况,很成功,你们家人好好照顾他,配合后续治疗。”

        孩子父亲终于点点头,自始至终没再多说半个字,更别提感谢的话。

        循蹈并不在意。“暂时先禁食,我会继续给他用药治疗,保护胃粘膜,促使剩余的小碎石排出。”

        手机响,循蹈走出病房,看到来电的人,微微一笑接起:“我在忙啊!”

        “不会又值班吧?”耳边传来周莫尔温暖的声音。

        他一直埋怨医院为什么不多招些医生,循蹈似乎长在医院里,夜班频繁的令人质疑她是否能有正常的睡眠。但循蹈总是轻描淡写的一句“很正常,大家都这样”就带过了。

        “是啊,二十四小时。我还没吃饭呢,有话快说。”

        “还没吃饭!几点了!”

        “正准备吃呢!这个快餐盒能用微波炉加热吧!”循蹈已经走进值班室,单手颠起饭盒,喃喃自语。

        “我本来是想问你晚上要不要出来一起吃饭!行吧,你快吃吧!”周莫尔关切地催促。

        自从循蹈进入医院工作,就总是饥一顿饱一顿,周莫尔也爱莫能助,只好经常约约饭局,搞搞聚会,好让她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也能有放松的闲暇。


  https://www.lingdianksw8.com/26882/26882015/65738112.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om。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