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283章 屯田河南地

第283章 屯田河南地


定襄郡,西汉高帝刘邦时,分云中郡东部置。
汉初一直是匈奴的争战之地,在文景之治时期,于此开始‘通关市’。
武帝元朔元年,“遣大将卫青多复出定襄,至陇西击胡”,之后西汉得到河南地的控制权,定襄郡也随之安定下来。
此时已是秋九月,郡城西边数十里以外的荒土地界,数千名赤膊莽汉正抡起农锄,热火朝天的开垦着这片荒废许久的田地。
土里的荒草被连根拔起,扔掷于坎边,许久都无人问津的田土,此刻也被挥动的锄犁挖深刨动,松土翻新。
这些耕作的汉子全是近一个月迁徙来的流民。
对他们来说,比起以前流浪的生活,这里简直就是人间的天堂。不仅两餐可以吃饱,每月月底的时候甚至都还能领到月钱,虽然不多,但这是他们从来都没敢想象和奢望的事情。
至于为什么有流民在这里开垦荒土,一切还得从一个多月前说起。
当时吴咏在刺史府决定在并州屯田后,便眼馋河套地区的土地。
可是宋果等人却是坚决反对,“现在并州的边地三郡时常受到鲜卑的劫掠,土地早已荒芜,不宜屯田。”
“这又是为何?”吴咏疑惑问道。
宋果叹息说:“此事说来话长……”
其实早在秦汉时期,河套地区就开始有百姓开渠引水,发展农业。
西汉时,元朔二年,汉武帝派卫青“出云中以西至陇西,击胡之楼烦、白羊王于河
南,遂取河南地”,占领“河间”,即河套(河套一词是明朝才出现)。
所谓河套,顾名思义就是黄河那个几字型的顶部像套子一样被套起来的地方,黄河从青藏高原下来沿着贺兰山一路北流,在阴山脚下开启了它的第一个转弯开始向东,之后又受到吕梁山势的阻隔再一次转而向南进入晋陕大峡谷,当到达潼关之后又受到秦岭的阻拦再一次转而向东,进入了中条山与秦岭之间的峡谷之中,至此黄河几字型的图案基本上就算成型了。
朝廷得到河套地区后,大臣主父偃向汉武帝上疏:“盛言朔方地肥饶,外阻河,蒙恬城之以逐匈奴,内省转输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也。”
汉武帝接受这一建议,当年即置朔方郡和五原郡,又于元朔四年,置西河郡。
接着,汉武帝又在郡下设县,数目一度达九十个之多。当时的人们引黄河灌溉,当地农业迅速发展,经济繁荣。
河套地区在西汉时,为朔方郡、五原郡、云中郡、定襄郡,以及北地、上郡的北部和西河郡的河西部分,统属朔方刺史部。
王莽时期,与匈奴关系交恶,河套重新为匈奴夺得,边民或“死亡系获”,或“流入内郡,为人奴婢”,河套的开发转入低潮。
东汉初年,国力衰弱,朝廷放弃河套地区的控制权。
建武二十六年,匈奴分裂,南匈奴归附,河套才得以收回,归附汉朝的
匈奴人被安置在河套。
永平十六年,汉明帝刘庄遣窦固等四路出击,北匈奴遭到致命打击,以后窦宪再次出击,北匈奴辗转西迁。
随着匈奴问题的彻底解决,河套地区出现了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经济开发再次出现高潮,这个高潮一直持续到顺帝永和五年。
这年四月,南匈奴左部句龙王吾斯、车纽等人叛汉,率三千余名骑兵攻略西河郡。
五月,南匈奴右贤王抑鞮等随南匈奴左部句龙王叛汉,合兵七、八千骑围攻美稷(南单于王庭所在),杀朔方郡、代郡长史。
度辽将军马续与匈奴中郎将梁并、乌桓校尉王元等人征发缘边诸郡兵及乌桓、鲜卑、羌胡等共二万余人,进兵击破南匈奴。
马续奉命招降匈奴反者,于是右贤王抑鞮率一万三千余人降汉。吾斯等人退走,进扰他处。
十月,顺帝以南匈奴势盛,命徙西河等郡的郡治以避之,西河郡治由平定徙至离石、上郡的郡治由肤施徙至夏阳、朔方郡治由临戎徙至五原。
同年夏,由于并州刺史来机、凉州刺史刘秉为政苛刻,抚羌无术,且冻、付难诸羌一时复反,攻略金城郡,又与杂种羌、胡合兵攻略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汉顺帝刘保以马贤为征西将军,率左、右羽林、五校士及诸州郡兵十万人屯汉阳郡,又在扶风郡、汉阳等地筑坞堡三百所,各置屯兵,以御诸羌。

不久,且冻羌又分军攻掠武都,烧陇关,劫掠汉廷苑囿所养马匹。
次年春天,征西将军马贤率骑兵五、六千人进击且冻羌,在射姑山(属北地郡)大败于羌,马贤及其二子皆战死。
于是,羌势大盛,东羌、西羌联合。巩唐羌攻陇西、掠关中,罕种羌攻北地,诸种羌攻武威。
东汉朝廷惊恐,将安定郡内迁至扶风、北地郡迁至冯翊(郡治高陵),以张乔率军十五万屯三辅以卫京都。
接下来数年,东汉对羌作战共耗资八十余亿。由于诸将贪污腐化,不恤军事,士卒死亡不计其数,极大地削弱了东汉王朝的力量,也失去了对河套地区的控制。
虽然在建宁二年,段颎击灭诸羌,平息了羌乱。鲜卑却在此期间,趁机崛起,不停劫掠凉、并、幽三州。
“近年来,鲜卑多次寇边,河南地的百姓纷纷逃到关内,原本肥沃的土地,也都变成了牧场。”
宋果对此十分痛心疾首,但也无可奈何。
他虽然是并州的刺史,面对强悍的鲜卑人,也只有束手无策。
吴咏皱眉思索一阵,认真的说道:“并州地广人稀,原野肥沃,除了畜牧放养,也最为适合屯田。河南地有大片的沃土,难道就没有合适的地方吗?”
这时,堂下的官员开始了讨论,有人开口建言道:“主君,如今并州混乱,屯田有稳定民心之效,何不让吴侍读到定襄郡一试?定襄郡靠近雁门郡
的腹部,鲜卑人再怎么强悍,也不敢深入那里,而且现在那里有很多无主的荒地。”
“好!”宋果想了想,站起身来,“自今日起,你等要竭力辅助吴侍读在定襄郡屯田!”
“喏!”众人回应。
屯田的事情有了着落,吴咏也放下心来。
接下来,就是招募并州各郡流民去定襄郡。
近两年灾荒四起,底层百姓的田土也被世家豪强所兼并,上缴不起赋税粮食,开始出现大量的流民。
世家们捂着口袋,宁愿这些流民饿死眼前,也不愿放粮救灾。
这就使得大量流民开始四处流窜,并州虽然不富裕,但因为相邻冀州和司州,也有不少流民前来谋生。
听闻到定襄郡屯田可以吃饱饭,不少流民便决定搏一搏。
对于屯田,其实百姓们都不陌生。
汉武帝时期的桑弘羊,就在关于轮台的治理中,提出了屯田的奏议。
“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
桑弘羊要求屯田固粮,扩大良田范围,保障粮食供给,充足军队需求。
不过汉武帝却并未采纳桑弘羊的建议。
轮台屯田虽未能成行,但屯田制在汉代已初现雏形,“散中国肥饶之余,以调边境”的屯垦思想,更深远地影响了后世税赋之制。
东汉末年,时当乱世,粮荒严重。为解决军粮问题,谋士枣祗建言:“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
也。”
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并颁布实施《置屯田令》,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性屯田画卷逐渐铺开。
事实证明了曹操眼光的独到和精准。屯田制成功推行后,曹魏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国家财富不断积聚,屯田当年即“收谷百万斛”,数年之间,“所在积谷,仓廪皆满”,使曹操“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最终成就一代霸业。
不过,曹魏之屯田相较两汉又略有不同,主要差异有三点:一是自愿移民屯田代替了强制屯田;二是在军屯基础上发展了民屯,并以民屯为主;三是实行屯田吏、民考核,屯田所得官民分成。为加强屯田管理,曹操还设置了较完整的管理机构,中央由大司农主管屯田事宜,地方则由典农官负责具体工作。
吴咏打算借助以后曹操屯田的一些操作,来尽快实现屯田的自给自足。
简而言之,其主要内容就是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国家所有,将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军队的编制编成组,由国家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
但他不打算如曹操一般全面实施屯田。原因是屯田制是滋养世家豪族发展的优秀土壤。
曹操屯田制中的土地是国有的,本来土地国有这个土地制度非常有可取之处,只是任何政治制度都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有适宜他发展的
土壤。
目前汉朝的政治生态,并不具备土地国有这个制度良性发展的条件。
所以在历史上屯田制施行到了后面,成了世家和地方豪族攫取国有田地的制度保障,这导致了国有土地大量流失,而相应的,土地资源大大增加的世家和地方豪族得到了再次兴旺的机会。
并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他不想后世五胡乱华的惨剧再次发生。
常言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自己想要改变这一切,就得逆天行事。
不管是屯田还是其他的想法,自己虽然知道很多,但是没有实力的支撑根本无法实施。
现在距离乱世尚有一段时间,需要提前布局,早点着手准备才行。


  https://www.lingdianksw8.com/23357/23357276/137573273.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om。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