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303章 掖庭采女地位低

第303章 掖庭采女地位低


掖庭,乃宫中旁舍,有掖庭令一人,秩六百石,掌后宫贵人采女事。
西汉初,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適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至武帝制婕妤、濩娥、傛华、充依,各有爵位,而元帝加昭仪之号,凡十四等云。
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婕妤视上卿,比列侯。濩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傛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八子视千石,比中更。充依视千石,比左更。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五官视三百石。顺常视二百石。皆视百石。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有秩斗食云。五官以下,葬司马门外。
及光武中兴,斫雕为朴,六宫称号,唯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奉不过粟数十斛。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并无爵秩,岁时赏赐充给而已。
又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及相工,于洛阳乡中阅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已下,姿色端丽,合法相者,载还后宫,择视可否,乃用登御。
凡有幸受到皇帝恩宠,就有可能立为妃嫔,恩及家人,由此良家女子争相入掖庭。
掖庭有月影台、云光殿、九华殿、鸣鸾殿、开襟阁、临池观,不在簿籍,皆繁华窈窕之所
栖宿焉。
开襟阁前空阔的小广场上站满了少女,她们都是朝廷从各地选拔出来的采女,其中就有从南阳来的何大妹,此时正无精打采地站在那里。
她听从大哥何进的蛊惑,进宫当了采女。本想着可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却是没想到进宫吃的饭菜,还不如家里香甜。而且这里守卫森严,严禁她们这些采女随意走动。
这时,冷着脸的典仪女官站在殿前的台阶上,开始训话:“你们既然能站在这里,都是过了初选的,从今日起,你们就要开始学习宫中礼仪,这也算是一项考核,还请各位好好学习,莫要懈怠。也请各位忘了自己在家的身份,莫要任性而为,招来灾祸。”
“典仪,还未请教您的姓名。”站在队伍最前端的一名红衣少女直接抢话,眉眼间尽是骄纵,语气里是掩饰不住的高高在上。
冷脸典仪微不可见地皱了眉,“我姓宋,往后你们喊我宋典仪就行,另外,别怪我没警告你们,往后不要随意出开襟阁的大门。”
“宋典仪,这院子这么小,咱们要一直关在里面吗?”说话的还是红衣少女,“我们是采女,又不是犯人,到掖庭的其他庭院看看总行吧。”
宋典仪瞥了她一眼,冷冷问道:“你是谁家女子?”
红衣少女傲气说道:“我姓邓,南阳新野人氏。”
宋典仪一愣,随即小声问:“可是元侯邓禹后人?”
“正是先祖!”
红衣少女神情颇为自得。
邓禹身为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首,深得光武帝刘秀和汉明帝刘庄的信任,风光无比,家族也因其兴起。邓禹一共有十三个儿子,其中五个都当了高官,平步青云,第六个儿子的女儿,也就是邓禹的孙女是汉和帝刘肇的皇后,并且汉恒帝的第一任皇后是邓猛女,后来被汉恒帝废除皇后之位,邓家因此衰落下来。
等到天子刘宏登基,邓家便想着恢复先祖的荣耀,于是就将家族内数名女子通过关系送入宫中。
宋典仪想了想,提醒道:“邓采女既然是名门之后,定然知晓宫中规矩。这院子大得很,足够您待着了。若是邓采女随意出门走动,冲撞了贵人,后果想必不是您家大人愿意看到的。”
红衣少女脸色一苦,低声道:“我知道了,以后会注意自己的言行。”
这番话一出,其他少女都傻眼了,她们都没想到刚才还牛气哄哄的邓采女,三两句话就被宋典仪唬住了。
“大家都记住了吗?”宋典仪面色一摆,冷冷问道。
众女异口同声答:“记住了。”
宋典仪满意地点点头,“诸位,时辰已经不早了,今日我教你们的第一件就是不得妄议,宫中不是乡里市集,最是忌讳不管不顾乱说话。每年宫中因为说错话而被处死的采女,不知凡几。”
这话说的,底下坐着的一群采女脸都白了,她们都是来给天子自荐枕席的,
可不是来送命的。
宋典仪也是了得,就着以前被处死采女的例子说了足足一个半时辰,说得坐着的采女们双眼放空,像是傻了一般。
“今日的课就到这里了,还请各位采女回去好好想想自己往后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别到时候死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死。”
宋典仪依旧是冷着脸,“此外,我再提醒你们一句,你们现在虽然为采女,但是未得陛下赐下名分,只能从最底层的宫女做起,还望以后你们能自食其力。不过若是你们的家族有门路,或可让你们生活轻松一些。”
“多宋典仪教诲。”采女们向宋典仪行了礼,有序出去。
等离得远了,众女才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纷纷唉声叹气起来。
“早知道我就不做这采女了,如今失去了自由不说,一不小心还会丢掉性命。”
“可不是嘛,我们是来侍候天子的,不是来当宫女的。”
“这等日子何时才是个头啊!只盼家里的父兄能多送些钱财过来……”
何大妹听到她们谈论,心中也有些郁郁,这宫女可不是好当的。
她虽然是小门小户,却与吴咏跟何莲的关系密切,从他们口中,或多或少得知一些宫女的处境。
宫女,又通称宫人,按其职责和地位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在宫中管理君主日常生活事务的人,其地位较高授予官职者被称为女官;一类是在宫中服劳役而被役使的侍婢、织婢等。

东汉、三国魏、后赵石虎宫中都有女尚书,掌批阅宫外奏章、文书等。
“侯览、曹节、公乘昕、王甫、郑飒等与赵夫人诸女尚书并乱天下。”
“帝常游宴在内,乃选女子知书可付信者六人,以为女尚书。”
初期,宫女是通过征战战败一方的女俘成为战胜帝王的嫔妃和宫女。汉代以后,改为由朝廷派出大批人员,于百姓乡土之中挑选良家之美女,年龄十三以上二十以下,择入宫内。
美女一旦被选为宫女,便再也不能同家人团聚,深锁宫中,与外界隔绝。其中只有极个别的受到帝王宠爱的才可升为嫔妃,绝大多数的宫女是在寂寞、凄清中孤独度日。
唐代曾有诗为:"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由此可见一斑。
为防止宫女反抗,宫中定有严酷刑罚。宫女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打杀。明成祖朱棣爱妃暴死,因怀疑宫女在茶中掺毒,一次就杀掉宫女、宦官几百人。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宫女们回归人间,才算重见天日。
宫女们的生活,也并不是锦衣玉食,因为身份低下,她们吃的用的,非常普通,除非遇到“主子”的赏赐。日复一日小心翼翼地侍候,晚上仰望星空,思念家人,泪眼度日,便是她们的日常生活。
当然,也有偶遇皇帝青睐的。宫女们虽然不是皇帝的嫔妃,但却能获得皇帝临幸的机会。碰到皇帝或
许是好事,如果碰上怀了孕,或可升级为嫔妃。但如果碰到爱吃醋的娘娘,则有了性命之危。历史上常出现宫女因为与皇帝的“私情”而受迫害的惨事。
宫中的制度是非常森严的,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那是个没有自由的地方,什么样的性格,到了皇宫,也得变成唯命是从的工具,这是一个压抑人性的所在。
做宫女的首个要求就得做到行不回头、笑不露齿,而不能像我们日常一样,想回头就回头,想打招呼就打招呼,想大声喧哗喊叫就大声喊叫,这在宫中是绝对不允许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心中有多大的委屈,也要表现了笑吟吟的样子,因为这样才能带来喜气。“有苦强往肚中咽,有泪要往肚中流”,便是宫女日常生活的写照。宫女的七性六欲,被高度压抑,就连面目表情,也要照“主子”喜欢的脸色行事,不得有违规矩。
如果坏了规矩,宫女面临的就是严厉地责罚了。挨打受骂是常有的事。宫女挨打,并不是打屁股,有的打后腰,影响了宫女的生育功能。除了挨板子外,宫内还有“墩锁”、“提铃”、“板着”等刑罚,严重的,会被立即杖毙,死后火化,连个尸首也落不下。所以我们看到许多宫女不敢大声说话,这是习惯使然。如何坐着,如何说话,甚至如何睡觉,都有规矩,他们整天生活在战战兢兢之中,危
如累卵。
试想,一个美丽的少女,整天生活在伴君如伴虎的环境中,过着度日如年的日子,不得病才怪。许多宫女在宫中得了病,但并不能得到有效地治疗。因为那些太医,是伺候主子的。宫女们并无福享受太医治病的待遇。许多宫女因为在宫中生活久了,得了“血郁”之症,终生不能生育。她们被强行剥夺了生育权。
因为宫女们过着昏天黑地的不幸生活,所以有的宫女就铤而走险。宋太宗时期,一个宫女翻墙逃跑,后被抓回。还好宋太宗仁慈,听了大臣刘承规的建议,将该宫女偷送出宫当了尼姑,而用一副猪心猪肝代替她的死刑,用以震慑其他宫女;唐中宗李显时期,出现了数千宫女集体逃亡的事件,后不了了之;明朝嘉靖年间,宫女杨金英等人不堪压迫,竟然试图杀害皇帝,终因胆小经验不足而失败,皇帝虽然没有被杀死,但差点被吓死。当然,等待着杨金英等宫女的,自然是生命的代价。
“大兄这次害苦我了,只希望吴咏兄长能助我逃出牢笼,毕竟他身为天子侍读,和天子的关系肯定很好。”
就在何大妹十分纠结之时,忽然有个小宫女走过来,对她喊道:“何采女,宋典仪有请。”
何大妹虽不知宋典仪找她有何事,还是老老实实跟着小宫女去了宋典仪的住处。
“见过宋典仪。”行的是标准的宫中礼仪,这是她多
日练习形成的。
“何采女不必多礼,今日请你过来,是因着昨日郭常侍吩咐我多提点你几句,不敢怠慢。你以后有不懂的事情,尽管来问我。”


  https://www.lingdianksw8.com/23357/23357276/137068290.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om。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