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309章 掌权者的手段

第309章 掌权者的手段


第二日,曹操亲自到朝堂解释一切,百官们闻言,顿时一片哗然。
如今宦官的势力如日中天,竟然有人敢棒杀宦官的亲族,这是何等的勇气!
不过当他们得知曹操的身份背景后,又有些搞不懂他为何这样做。
要知道谯县曹氏能有如今的地位,完全是依赖与宦官集团联系密切,曹操的做法完全就是要与宦官们决裂。
但不管曹操这样的目的是什么,对士族来说,这却是一个好消息。
这些年,宦官集团仗着灵帝的宠信,制造不少冤案,许多朝廷重臣也因此被禁锢,士族集团也因此消沉下来。
在这个时候,能有个不畏强权的正直官员挺身而出,也给他们这些士族集团提了信心。
于是他们开始在洛阳大肆宣扬曹操的不畏强权。
“曹孟德真乃勇士也!”
由于近几年,帝都洛阳因为官宦云集,这些人倚仗官势,为非作歹,把京城搞得乌烟瘴气,秩序全无,普通百姓只能敢怒不敢言。
因为普通士族和百姓并不知道曹操的背景,即使干了这件在他们看来了不得的大事,也没有因此得到宦官集团的伤害和报复,自然而然能够获得百姓的爱戴,甚至不少世家大族的人也对曹操高看一眼。
前文说过,曹腾无论是在生前还是在死后,除了在宦官集团拥有巨大的人脉和声望外,也赢得了少部分士大夫的尊敬。
曹腾就算是表现得再好,也始终归为宦官
一党,始终会受到士族的鄙视,这也是曹操生来带有的一个污点。
如今曹操这种行为让备受宦官集团打压的士大夫群体大为赞扬,就这样,曹操走出了远离宦官集团烙印的第一步。
通过此事,不少大臣对曹操的敢作敢为十分赞赏,并向曹操表示出了自己的友善。
不过有得必有失!
曹操的做法自然激起了宦官集团的愤怒,但是他们也拿曹操没办法。一来是曹操的祖父、父亲的权位,很多人惹不起他;二来曹家的人脉和圈子中,有自己的政治势力在,别人要动曹操,还得掂量一下;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曹操当时所做的事,完全是以法律为基础,依据坚实、事实明显。如此一来,曹操的职位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人身也没有遭到什么攻击。
那些宦官一看,对曹操没有办法,他们想着,如果一直让曹操在帝都呆着,大家都没有好日子过。最后,这些人一起在朝廷里称赞曹操能干,推荐他升迁职位。就这样,曹操外迁,去顿丘做了县长。
这样一来可谓是断送了曹操的前程,毕竟京官再小,也是在天子脚下,随时都有升迁的可能。而外放做官,即使做出很大的功绩,想要升官,还要到京城走门路。
但这些都没有被曹操放在眼里,这几年的潜心读书,让他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获得士族集团的帮助。这就要
求他洗清出身的烙印,并获得巨大的声望才行。
怀着这种复杂的心情,曹操辞别了吴咏等人,离开洛阳城。
“诸君留步,操此去他乡,不知何时再能归来,解救党人一事,还请诸位多加小心。”
袁绍这时站出来,叹息道:“上次的行动,是我思虑不周,连累了孟德。我打算先闭门思过一段时间,再从长计议。”
其他人见状急忙劝慰说:“这一切不能怪袁少君,谁知道那厮会半夜突然闯进来。”
曹操也是释然笑道:“袁少君不要妄自菲薄,今后我等还是唯你马首是瞻。”
袁绍拍拍曹操肩膀,承诺道:“你且放心,我会找个合适的机会,将你调回洛阳。”
“那就有劳袁少君了!”曹操感激道。
毕竟见识过京都洛阳的繁华后,谁都不想外放到苦寒之地。顿丘隶属兖州东郡,紧邻冀州,与洛阳相比,差得一点半点。
吴咏看着这群人彼此惺惺相惜的模样,不禁感慨万千。
谁又想到,他们会因为曹操和袁绍两人,而选择分别站队,后来彼此更是反目成仇,许多人因此丧命。
通过上次的事件,吴咏发现曹操现在就颇有枭雄之姿,狠绝果断。而袁绍就有些优柔寡断,作为一个领导者,这是一个极大的缺陷。
也确实如吴咏所想,曹操离开后,袁绍因为有所顾忌,奔走之友组织,很少再出手救助党人。
尤其是冬十月壬午,御殿后槐树自拔倒
竖,天子刘宏认为不吉利,便罢免了袁隗的司徒一职,这令袁绍更加谨慎起来。
其实袁绍的活动早就引起了宦官的注意,中常侍赵忠酒曾愤愤然地警告说:“袁本初抬高身价,不应朝廷辟召,专养亡命之徒,到底想干什么!”
袁隗听到风声,斥责袁绍说:“你这是准备破灭我们袁家啊!”
这也是袁绍最近偃旗息鼓的原因之一。
不过,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些事情,你不去做,自然有人去做。
我们都知道太学生到太学里学习,多数不是为了满足求知欲,而是想混个出身。朝廷办太学,一个重要的目的也是为政府选拔人才。
太学从建立之初就确立了考试的制度,此后在长达两三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太学的考试制度在不断完善。
东汉朝廷制定了详细的太学考试方法。首先,学生在太学学习满二年以后,经过考试能通两部儒家经典,就可以补文学掌故的缺额。其次,在担任文学掌故两年以后,如果经过考试能通三经,可以任命为太子舍人。再次,在担任太子舍人两年以后,如果经过考试能通四部经典,可以任命为郎中。最后,担任郎中两年以后,经过考试能通五部经典,就可以任命为正式的政府官员了。以上这些考试,如果当年不能通过,都可以随着下一届学生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同样录用。
太学生人数众多,真正能通过考试谋
取出身的只是少数。更多的太学生在太学学习以后,都回归乡里,教师职业成为他们的第一选择。
两汉提倡儒学,到了此时,学校林立,读书人已经有了一种过盛、太多的感觉。太学生这个团体已经膨胀至三万余人的规模了。但全国的官员职位又止有这么多,且汉时没有完善的退休制度。官员虽然能上能下,但要退休,基本上只能依据《礼记》中的“大夫七十而致事“。身体好的,要当到七十岁才退休,有些人还一直做官做到死。想想每年都在剧增的读书人吴咏便觉得恐怖。
所以老的太学生出不去,新的太学生又不断进来。于是太学便渐渐成了朝廷养士的机构了。这么多太学生,又没有太多的出仕途径,每天吃饱了闲着没事干就议政。议着议着就要和外戚、宦官掐起来。党锢之祸就是这么来的。当时的党人李膺的罪名中的一条就是”养太学游士。“
就如后世的大学生群体一样,每年都会有许多人找不到工作,这样年复一年累积起来,将会是一个庞大的不稳定群体,若是政府不能很好引导,一旦有了导火线,将会给社会带来强烈的动荡。
闲话少提,我们言归正传。
前段时间,党锢再起,不少朝廷官员因为受到牵连,而被罢免,这就使得朝廷一下空出许多位置来。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
大部分太学
生寒窗苦读数年,还不就是为了出人头地,入朝为官!
机会就在眼前,许多太学生开始寻求门路,想要谋求一官半职。还有一些太学生干脆也不顾及个人名誉,纷纷开始投效到宦官门下。
要知道整个洛阳可是有三万余太学生,加上他们的亲朋好友,这最少也有十万人!
如此庞大的人群,一旦行动起来,后果可想而知。
只要是在朝廷为官的,无论官职大小,每日家门前必然会聚集大量的太学生。
名为拜谒,实为求官!
百官公卿们不堪其扰,纷纷闭门谢客。
这群人犹不甘心,于是又把矛头转向正在太学院校正儒家经典的大儒们,想请求他们帮忙疏通门路。
大儒们不胜其烦,于是一起面见天子刘宏,向其说明情况,并肯求天子尽快解决。
刘宏一边安抚众人,一边心中冷笑:“这些世家大族还真以为离开他们,朝廷就没人了,当真是可笑至极!若是他们看到如今数万太学生求官的场面,不知又会作何感想。”
于是到了十二月的时候,天子下诏:“试太学生年六十以上百余人,除郎中、太子舍人至王家郎、郡国文学吏。”
郎中比三百石,主要职掌包括宿卫警备、管理郎官、备顾问应对,劝谏得失、郊祀掌三献、拜诸侯王公宣读策书。
太子舍人秩二百石,选良家子孙任职,轮番宿卫,似郎中。
王家郎秩二百石,是各诸侯王国的郎官

郡国文学吏俸百石,为郡国佐吏,掌郡国学校、教授诸生和礼仪教育等事。
这次安置是自太学成立以后,朝廷启用太学生最多的一次。
天子刘宏如此做,估计也是为了安抚太学诸生,让他们老实点别闹事。
自此太学生求官时间总算落下帷幕,洛阳也恢复了往日平静。
不过任谁都没到的是,几个月后,刘宏的一个骚操作,让太学生羞愧无比。
“市贾民为宣陵孝子者数十人,皆除太子舍人。”
这简直就是在打太学生脸!在忠孝面前,你们所谓的学识不值一提。
由此,朝廷一手培养的后备政治力量逐渐与天子离心,开始损害皇权的利益。
尤其是二年后,一怒之下的皇帝干脆另起炉灶,设立鸿都门学来与太学相抗衡,且诸生不以经学见召,而以尺牍辞赋鸟篆入学,然后或出为剌吏、太守;入为尚书、郎中。太学生与士林气坏了,结果就是士人君子皆耻与鸿都门学中的人为列。


  https://www.lingdianksw8.com/23357/23357276/136875032.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ingdianksw8.com。零点看书手机版阅读网址:m.lingdianksw8.com